理性對待大學“去行政化”
2011-01-05 來源:科學時報
當前,在高校中實際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行政主導大學發展傾向,產生了“學術本位”與“官本位”的價值沖突,“學術意志”與“權力意志”的權力沖突,“學術群體”與“行政群體”的利益沖突,這引起了包括學者、大眾在內的社會廣泛的批評和詬病。《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克服行政化傾向,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一時間,關于大學“去行政化”的問題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
有學者認為,在目前我國的大學體制內部實際存在四種權力:第一種權力是政治的公共權力,由黨委行使;第二種權力是行政管理的公共權力,由校長行使;第三種權力是學術的公共權力,由教授及教授代表共同行使;第四種權力是民主的公共權力,由教代會、職代會行使。正是由于當前高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行政權力對學術公共權力的替代甚至擠占,引發了社會廣泛的質疑和批評。然而,大學行政化的弊端雖然表現在當下的大學之中,但其根源卻在歷史與文化的深處,發端于社會政治與行政制度的現實土壤,傳統社會形成的集權價值文化和行政主導的社會運轉結構迫使大學“被行政化”。
從我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誕生之日起,中國高等教育就與世界現代大學的興起發展迥異。中國現代大學的興起奠基在深厚傳統文化、集權政治的基礎之上,與世界大學相較,歷史起點與發展背景截然不同,功利色彩濃厚,價值追求色彩淡薄。盡管歷史上曾有西南聯合大學這樣以學術報國為最高追求,在治理結構上以教授委員會為最高權威的杰出高校,但西南聯大畢竟是特殊環境的特殊產物,不具普遍意義。而縱觀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以高等教育發展程度最為成熟完善的美國為例,其高等教育的興起和發展的歷程較少受政治、行政的約束與限制,耶魯大學等杰出高校的興盛便是最好的例證。傳統社會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浸染和行政主導的高等教育發展管理范式造成了今天高校行政味道濃厚的狀況。
大學作為知識文化創造傳播的集合體,其根本核心是知識的生產、傳播、應用,崇尚“學術至上”。這必然要求學術權力在大學治理結構中占據權威位置,以教授為代表的教授委員會來積極行使學術權力、管理大學事務是大學的本質要求,也是大學發展的必然。
然而,事與愿違的是當今知識分子獨立性的喪失和公共精神的缺失使教授治校蒙上了一層陰影。當下,行政主導的發展模式日益將生活在現實中的知識分子被動裹挾進工具理性的牢籠,功利主義高漲,傳統與現代知識分子所應具有的獨立遺世精神和濟世擔當情懷日益讓位于世俗社會的利益追求,爭得更多現實利益成為許多知識分子的不二選擇。在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授不愿“治校”的不良傾向,缺乏對學校的歸屬認同感,主人翁意識淡漠。而且,當前大學的發展環境日益復雜,同大學誕生之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單純依靠學術權力肯定無力解決大學現實發展中的諸多問題。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福州大學呂曉林 Nat. Commun.:高強韌纖維復合離子凝膠 2025-05-12
- 東華大學王宏志/EMPA趙善宇 AFM:自適應溫度響應的纖維諧振器超面料 - 實現零能耗熱管理 2025-05-12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李繼遙教授、楊佼佼副研究員 CEJ:具有雙向錨定功能的仿生濕粘牙齒創可貼促進牙本質再礦化 2025-05-12
- 一個副處長,20個博士、副教授去爭 教育去行政化迫在眉睫 2015-03-09
- 清華北大綜改方案獲批 高等院校改革正式啟動 2014-12-17
- 中科院逐步推進研究所去行政化 完善院士增選計劃 20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