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玉(國務院參事室主任)
潘云鶴(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懷進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
朱高峰(中國工程院院士)
■ 核心提示
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是要端正辦學指導思想。根據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進步的要求,確定工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法
現在很多大學評價教師,太講究論文的發表。其實,對工科教師絕不能用單一的標準去評價。比如建筑學教師,工藝設計的教師,你去強調論文的發表,而不去強調他產品的設計,建筑的設計,這個導向是完全不對的,這樣的人才培養出來不可能是那個領域的優秀人才
工程教育要堅持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大批的工程師。我覺得這個目標不能動搖。事實上,改革開放以后,這個目標已經在一段時間里被放棄了。在培養方面,現在要更加突出能力的訓練。學校要恢復設計的課程。從課程設計到畢業設計,過去這個傳統是很好的,但是后來都改成寫論文了。論文不是不可以寫,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工程技術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但今天,我們卻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全球范圍內,工程師正處于嚴重短缺之中,且愈益嚴重。
世界各國都在研究怎樣培養工程人才,中國更為急切——未來二十年,中國繼續保持宏大的工程規模,許多重大工程項目從跟蹤走向領跑,這些都需要更多優秀工程科技人才化藍圖為實景。工程教育如何呼應這樣的時代要求?2010年6月,教育部啟動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目標直指建設創新型國家所需的高素質建設者。
真正的卓越工程師從何而來?在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國,我們的思考正當其時。
下一位愛迪生在哪里?
陳進玉:今天,無論是避免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頻發,還是提高產品質量,推進節能減排;無論是提升傳統產業還是發展高端制造業,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的轉變;無論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還是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都需要我們的高等教育培養出數量足夠,并且能夠面向生產一線的優秀工程技術人員。這是中國工科院校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潘云鶴:這次金融危機以后,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關注到工程科技的創新人才。美國的企業家發出孕育下一位愛迪生、喬布斯、蓋茨的呼聲,他們說,美國經濟唯一重要的刺激措施就是科學家和企業家。工程師正處于換代和升級的轉折時期,這是工程科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新形勢。
懷進鵬:中國有最大規模的工程教育,中國在工程學科的本專科人數的比例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如何實現工程教育大國向強國的轉變,已經不是過去單獨一件事兩件事就能夠解決的。所以如何建立中國工程教育的體系,推進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
工程師培養難在哪兒?
潘云鶴:一直以來,工程人才的培養,就是先學自然科學知識,然后應用到工程科技上,但是,當代工程并不等于自然科學的應用。可以舉出很多工程科技早于自然科學出現的例子:第一代蒸汽機出現的時候,沒有熱力學;第一架飛機飛上天的時候,也沒有空氣動力學。創新往往需要對存在的自然科學理論的突破,工程創新要求知識和方法的綜合性。
工程師的知識也不僅基于自然科學,還基于社會科學和實踐經驗,因此,工程教育要非常強調工程設計。同時,工程師的思維方法也不一樣,工程師碰到一個問題不是對和錯,而是提出各種各樣的方案去解決它。這條路走不通,換一條路走,這就是工程師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考試中的選擇題不是培養工程創新的思維模式,創新型工程師的知識特征應該是寬、專、交相結合。
- 港科大楊晶磊教授團隊誠聘研發工程師/博士后、項目助理 - 化學合成、高分子化學、乳液聚合等相關領域 2023-08-15
- 港科大楊晶磊教授團隊誠聘研發工程師/博士后、項目助理 - 化學化工或材料科學相關專業 2023-03-29
- 北京大學雷霆課題組博士后、科研助理及材料合成工程師招聘啟事 - 有機高分子功能材料、有機電子學和生物電子學方向(長期有效) 2022-11-11
- 2010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2010-12-07
- 第一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工程教育改革研討會召開 201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