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運行機制是一種以行政管理代替科學系統內部管理的體制。在這種體制下,科研人員一旦取得成就,部門領導即給他們委以一定級別的行政職務和專家稱號,“似乎只有封官才能體現對科技工作者成績和學識的肯定”。這些專家以學術權威的身份進入行政管理階層,他們往往將學術偏見與行政權力結合起來,形成絕對權威,國家科學資源分配聽由這些權威的意見,難以保證資源分配上的公正性,不能給科學研究造成機會的平等;或是領導干部占用大量時間和精力介入科研,難以做好本職工作。更有甚者搞科研,追名逐利,引發以權謀私行為。
筆者認為,一定要把行政管理人員和科研工作人員區分開來。兩者要明確各自的角色、職責。領導是為科研人員服務的,要調動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凝聚力,要為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而不是去搞科研?蒲惺且蒲泄ぷ髡呷プ龅。如果研究所的所長都去搞科研了,那么誰去抓科研管理,科研工作人員去做什么,有什么可做?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行政人員種瓜得瓜,研究人員種豆得豆。這是研究所的公平合理的結果。所長種瓜得了瓜,還要種豆得豆。這就侵犯了研究所的公平、公正。
科技界最痛恨用權術搞學術的行為,這是最惡劣的學術不端。社會需要道德的約束才能正常運行。學術也需要道德的約束才能正常運行。在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中,特別令人痛恨的是剽竊,就是掠奪和偷盜別人的科研成果,據為己有。事實上,允許所長搞科研,就會使“剽竊”合法化。
對于一些大的科研項目,所長會以發展研究所事業的名義來出面領導。這本來是合乎邏輯的。但是,這應該是一種行政領導,而不是學術領導。應該起的作用是合理分配工作和資源,協調各方面力量把項目做好。
一旦所長的身份不明,就會把行政領導變成學術領導,把學術領導改作行政領導,這樣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學術道德。所長牽頭項目,項目成果和獎勵還歸所長所有。然而,所長根本不從事任何具體研究工作,甚至不懂專業知識。在這些項目里,科研人員都是打工仔,而所長實際上是包工頭。我們應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面對科研體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們迫切希望給予科研工作者自由。希望大家高度重視科學的精神屬性,遵循科學研究的規律,建立并規范科研工作體制,為科學家創造寬松的創新環境。
我們還希望科研管理者要精化管理、為科研人員營造完美的科研環境,科研人員也應該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擔,為國家的科研創新騰飛去努力。借著兩會能夠把科學家的心里話說出來,為國家的科研日新月異,早日步入科技強國之林而奮斗。
(作者邱澤華為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研究員)
- 北大雷霆教授課題組誠聘博士后、科研助理 - 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電子 2025-02-10
- 復旦大學李劍鋒團隊:首個理論模擬科研全流程自動化AI智能體 2025-01-25
- 天津大學史志遠教授團隊招聘科研助理 - 高分子化學、微凝膠/微囊泡/脂質體、酶包裹遞送載體、微流控 2024-12-17
- 科技部、基金委發布通知: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鉤! 2020-07-30
- 科技部等20部委印發新規,這些行為被認定為科研失信 2019-10-12
- 從日本權威教授的自殺看中日學術誠信差異 2016-10-24
- 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 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