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停招之后
2011-05-11 來源:科學新聞
提升明顯
2006年暑假,賀高紅到美國參觀了多家著名大學的實驗室,她欣喜地發現,別人實驗室有的,自己實驗室基本也有,自己實驗室的一些設備雖然算不上最好的,但是可以和國外一些稍好的實驗室相提并論。“當時我就覺得我在國內同樣也可以做得很好。”賀高紅說。
作為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大連理工大學獲得了中央財政的支持和大連市的撥款,硬件提升顯著。而對于西部高校來說,人才引進問題是最頭疼的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地處楊凌經濟示范區,東距西安82公里,西距寶雞86公里。這所于2004年、2005年先后獲批進入“985”和“211”的農業高校,在地理位置上較為尷尬。
“我們是教育部直屬院校中唯一一所遠離大城市地處農村的‘985工程’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985工程”建設項目辦公室宋廣林介紹,人才短缺是該校改革與發展的最大瓶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結構嚴重失衡。當時,全校教職工4800多人,其中教師僅1200余人,而工人則達1700多人,教師中研究生比例不足20%。二是人才流失嚴重,人才引進困難。學校地處西部農村,遠離中心城市,條件較為艱苦,優秀人才不斷流失,人才引進難度較大,甚至引進優秀本科生都很難,2000~2004年累計新進博士不足10人。”
而在得到兩項工程支持之后,這一狀態大有改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除承擔了一系列重大項目,進行高端人才引進外,僅引進博士學位人員已經達382人,專任教師中博士學位人員比例提高了13個百分點。現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人才引進的門檻上也抬高了,在校任職人員未獲博士學位也不能提正高職稱。
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一樣,寧夏大學、石河子大學在進入“211工程”之后,在人才引進、招生數量和學校建設以及科研項目的承擔上都取得了突破。
“由于歷史原因,中國高等教育區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211’‘985’等高校大多集中在東部,占據著學術高地,擁有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而西部地區名校很少,邊疆地區幾乎沒有。兵團與東中部地區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存在明顯差距。西部邊疆高等教育的滯后,直接影響著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也影響著和諧社會建設。石河子大學能夠進入“211工程”體現了教育公平,實現國家公共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需要。”石河子大學校長向本春告訴《科學新聞》。
據教育部公開信息,截至2008年3月,十年間西部“211工程”學校,總共引進人才5544人,新增兩院院士4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人數由1995年的1194人增加到了2005年的6112人,有361名青年學者入選教育部的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有94位獲得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的資助。對于地理條件處于劣勢的西部高校而言,這樣的數據不能說不誘人。
“由于兩個工程的實施,相關高校師資隊伍的質量顯著提高,一本教材用幾十年的情況已經逐漸消失,另外,近些年這些高校的學生參與高水平科研、去國外長期訪學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人才培養的質量是提高而不是下降。”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程瑩說,更為重要的是,“211”“985”的實施喚醒了中國高校參與國際競爭、沖擊世界一流的意識。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2009年9月28日舉行的“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教育和衛生事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上總結“985工程”說:第一,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產生出了一大批具有國家標志的科研成果;比如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自然科學一等獎,很大比例的獲獎者都是“985”高校的教授學者。這些大學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成效顯著,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的科研任務。比如國家重點實驗室的50%、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委托單位50%,都是“985”高校。第三,匯聚了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中青年學者,也促進了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云南大學新疆大學等非985高校已入列42所雙一流大學名單 2017-08-30
- 教育部重大課題聚焦“985”和“211”高校 2016-04-28
- 985、211工程高校去向終于有了定論:繼續支持 2015-03-10
- 教育部今年工作要點未單提985、211建設 2015-02-13
- 教育部:不存在廢除211、985工程情況 2014-11-14
- 因本科不是211院校,博士就業遭歧視 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