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進步的助推器
早在2010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政協一號提案就花落低碳經濟,九三學社提交的“關于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被列為一號提案,低碳經濟、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自2010年后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
馬連湘表示:“低碳經濟也逐漸成為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國家和地方政府發展低碳經濟不能是空穴來風,必須以產業為支撐,把打造低碳產業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而高校在這經濟轉型過程中自然肩負著重要使命。”
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技術創新。而高校正是開展技術升級與技術創新的第一重要平臺。近三年,青島科技大學共獲得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大科技攻關等國家級課題170余項,省、部、市級和企業橫向課題近千項;十余年來,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14項,創造了被社會廣為贊譽的“科技大學現象”。
通過自身取得的巨大成果,馬連湘更加堅定地指出,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必須重新審視高校的定位和功能。他說:“高校特別是地方工科院校,必須積極主動地參與國家和地方技術創新體系的構建,在發展思路上必須有一個大的轉變一一由單一項目合作轉向項目合作與戰略聯盟相結合。”
目前,青島軟控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全球輪胎制造裝備業中產品璉最完整、信息化水平最高、研發力量最雄厚的公司之一。馬連湘表示:“我們學校與軟控的合作正逐漸呈現出互利、互惠、互贏的良好態勢,雙方的合作已經成為高校政、產、學、研有機融合的一朵奇葩。”
譜寫“政、產、學、研”融合新篇章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青島科技大學堅持走“政、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并取得豐碩成果.但隨著中國橡膠谷建設步伐的快速推進,隨著學校與政府、企業、研發機構合作的不斷深入,學校發現有必要進行一些觀念上的革新一一變“政、產、學、研”結合為‘政、產、學、研”融合。
如何融合?成為擺在青島科技大學面前的又一大難題。于是,該校在國內高校中大膽革新,率先拆掉原有的圍墻,破除高校與企業之間的空間和物理層面的隔閡,大學校園與以軟控為代表的企業真正成為了“一家人”。“我們堅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土的‘政、產、學、研’的有機融合,才能真正實現合作方的資源共享、互利共贏。”馬連湘坦言。
目前,青島科技大學的“政、產、學、研”融合工作正在“合作”與“創業”的“雙軌”道路上快步前進,并涌現出了一大批很有發展潛力的新成果。馬連湘介紹,學校另一項由國家科技獎孵化、組建的伊科思公司,與萊西市政府及軟控合作,建設順式異戊橡膠生產基地,總投資約25億元,建成后將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順式異戊橡膠生產、研發基地,成為支持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強心劑。
“面對低碳經濟時代的全面到來,我們將進一步做好‘政、產、學、研’,有機融合的大文章,探索建立學校、地方、企業、研發機構四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中國橡膠谷建設,盡快形成具有特色優勢和規模效益的高新技術產業群,為提高國家技術創新能力貢獻自己的力量,使我校成為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之一。”馬連湘對來來充滿了憧憬。
- 國內外千余家企業參觀“中國橡膠谷”科研基地-橡塑重點實驗室 2011-04-07
- 青島科技大學都市科技園:打造“中國橡膠谷” 2010-07-13
- 德國朗盛與青島科大科研合作 中國橡膠谷建設取得新進展 2009-05-31
- 武漢大學:“低碳經濟”研究漸入佳境 2010-07-22
- 功能性紡織新材料與低碳經濟國際研討會將召開 2010-05-12
- 華昌聚合物:低碳經濟搭建新材料競技舞臺 2010-03-30
- 青島科技大學創新產學研融合模式帶來的啟示 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