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
“十一五”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高校科技工作蓬勃快速發展的時期。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實施, 高校科技實力顯著增強,科技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高校科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二是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實驗室、工程中心、科技園、國際合作機構等)建設不斷加強;三是高校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穩步提升;四是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五是高校科技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高校已經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為我國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的重要講話,深入落實國家教育、科技、人才三個規劃綱要的關鍵時期,這些都對高等學校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科技創新的需求顯著增加。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今后我國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條件下,突破能源、資源、環境瓶頸,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建設和諧社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新能力,這都需要高校主動面向國家需要,積極參與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
第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為高校科技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去年以來,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國家“十二五”科技規劃,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教育、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緊密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啟動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吸引、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進一步加強和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基地建設,更加有效地組織推進實施國家重大專項,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這都是高校發展的新契機,也是必須承擔的重要務。
第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對高校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增強科學研究能力。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既是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的主要陣地,也是科學研究的主力軍之一。必須充分認識高等教育中科技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的辯證統一特性,發揮高校科學研究在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大力促進科技與教育的深度結合,以高水平的科研研究支撐高質量的高等教育。
第四,全球科技的活躍發展為高校科技提供了新的機遇。新世紀以來,全球知識創造呈現爆發性增長,一些基本科學問題有望獲得重大突破,科學研究手段和科學儀器制造工藝不斷改進,從微觀和宏觀進一步拓展了人類認識的極限,各國紛紛出臺科技戰略和政策,為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這些都為高校廣泛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難得機遇。
高校科技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與國家需求相比、與我們未來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知識和技術創新體系還不夠完善,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和貢獻需要進一步發揮等問題和困難,突出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科教結合在思想認識和體制機制方面還有較大差距。科研與教育結合、科研與人才培養結合是高校的一個突出特點。如何因應科教結合的特殊要求,充分發揮高校特殊地位和作用,這是當前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需要高校花大氣力認真研究,提高認識,從體制機制方面加以解決。
二是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盡管這些年來我們取得了一大批的科技成果,包括論文、專利、獎勵等,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在追趕階段,還存在差距。必須充分估計和正確認識在高校在創新能力方面的不足:一般成果比較多,重大成果少;學術性成果比較多,重大應用突破少;跟蹤追趕性的成果比較多,原始性創新的成果比較少;自由探索小團隊的成果比較多,有效組織實施大團隊協同創新的重大成果比較少。分析原因,一是創新意識還不夠,二是能力、條件受到某些方面的局限,三是機制的潛力還沒有挖掘出來。提升創新能力是高校提高質量的根本要求,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高度重視。
三是創新文化建設相對滯后。典型的、突出的表現是急功近利、學術浮躁和一些損害高校形象的學術不端行為。急功近利、學術浮躁是影響高校創新能力和潛力發揮的重要制約因素,如果不能很好解決,高校科技要取得重大的突破和進展難度更大。
四是高校科技管理改革工作須進一步深化。一是在前瞻性的部署方面有待加強,特別是在加強宏觀管理要率先探索,體現出科技管理的高水平。二是要針對高校資源多、數量多、人員多、項目多、學科多的特點,努力實現更高效的、有組織的科研工作管理,發揮更大優勢。
總的來講,高校科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前進和發展中的問題,只要認真分析,認真思考,找準方向,就完全有能力來解決這些問題。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