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啟動高校分類指導和績效評估
2011-09-1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上海在全國率先告別“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高校”。記者9日從上海市教委獲悉,上海正式啟動分類指導,讓不同類型的高校設定不同的發展目標,同時啟動分類績效評估,遏制貪大、求全、攀高趨勢,引導大學針對各自目標爭創一流。
“長期以來,高校盲目追求綜合性,造成‘千校一面’,這與一刀切的評價模式有關。”上海市教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要求高等教育體系與之相適應,在新的體系中,既要有以基礎研究見長的高校,也要有以工程技術見長的高校,既要有培養精英人才的高校,也要有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高校。因此必須分類指導、管理和評估,提高教育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當務之急是完善高校分類評估標準。上海市教育評估院從2010年1月開始啟動《上海高校分類績效評估》課題,最終把高校分為“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老本科高校、新建本科和高職高專等,對不同層次高校提出不同評估標準,采用投入產出比模型,分別計算出高校的投入和產出情況,兩者相除得出“績效”。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揚特別提到,新標準將教學與科研作為績效評估的基本內容,現階段,“985”重點高校教學、科研的權重比例定為6∶4,而新建本科高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分別為8∶2和9∶1。
“同一項指標,在不同類別高校將采用不同的觀測點。”
上海市教育評估院院長王奇舉例說,比如科研論文,對復旦、上海交大等考察SCI、EI、SSCI論文;對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老牌本科高校,考察國外學術期刊、國內核心期刊、國際學術會議論文,而對于上海金融學院、上海電機學院等新建本科院校則考察“發表學術論文”。再比如教師隊伍結構指標,對“985”和“211”高校考察“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教師的占比”,老本科院校考察“有博士學位的占比”,對新建本科高校考察“有碩士以上學位占比”,對高職高專院校,則考察“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占比”。
上海高校績效評估日前剛剛結束了第一次試點評估,試點評估時段是2004年-2008年,這是全國首次探索開展地域范圍的高校績效評估。
據悉,今后將實行每5年一輪的周期性評估,每年一次跟蹤性評估。上海市教委和市財政局正在制定《績效評價管理辦法》,今后整體績效評估將直接影響財政對高校的后續撥款和政策支持。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上海交大鄭思珣教授課題組 Macromolecules:一種兼具自修復性、形狀記憶和離子電導性能的有機-無機雜化共聚物 2025-04-16
- 上海交大莊小東教授團隊 Adv. Mater.:同分異構體石墨二炔 - 釕負載與綠氨合成 2025-04-02
- 納米能源所李琳琳研究員、王中林院士/上海九院鄒多宏主任醫師《Nat. Commun.》:一根會發電的人工電子血管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