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啟動當代中國科學家學術譜系研究
2011-09-2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記者從今天召開的“當代中國科學家學術譜系研究論壇”上獲悉,目前我國已啟動了物理學、醫學、化學、數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的當代中國科學家學術譜系研究。
“科學家的學術譜系是學術‘家譜’,反映一個學科或學術群體中主要成員的學緣關系和傳承關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胡化凱教授介紹說。
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袁江洋研究員提供的一張譜系圖表上,顯示了6位日本諾貝爾物理獎獲獎者之間的師承關系。該學術譜系表明:在日本科學發展史方面,仁科研究室的成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曾有人評價:仁科博士將玻爾研究所那種創造探求的研究精神帶回了日本,這種氛圍和傳統是舊的帝國大學所沒有的。這種精神被接受過仁科博士教誨的人們傳遍了日本。
據介紹,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出現像日本諾貝爾物理獎獲獎譜系那樣的科學家學術譜系。
為什么研究科學家學術譜系?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王春法博士介紹說,通過梳理科學家學術譜系,能夠明晰學術傳承的脈絡,探索未來科學發展的方向。具體來講,研究能夠系統地建立學科傳承的基本脈絡和相關學科間的相互關系;還原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軌跡,找出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演進方法;結合科技發展現實,科學預測學科發展的未來重點和突破方向。同時,找出中國的科學傳統,或推動形成中國的科學傳統,培育中國的科學文化和創新文化;研究探索科技人才的成長規律。
中國科學家學術譜系研究的主要方向則包括,在世界科技史的大格局中評價中國科學家的地位和作用;結合中國國情研究中國科學家的學術譜系傳承和特點,中國科學家的學術譜系與國外科學家學術譜系間有區別,同源多點與多源同點;新中國成立前后科學家學術傳承的區別和特點;文革前后科學家學術傳承的區別和特點:蘇聯傳統的加入與本土研究的興起;改革開放以來的學術發展:對歐美傳統的回歸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Nature: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了“臨界冰核”的存在 2019-12-19
- 中國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環境友好型抗菌涂層 2017-01-03
- 2016年中國科學家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