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溫儒敏撰文談中國大學五種“重病”
2012-01-0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高校之弊非止一端,原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長年久居高校,深諳其中之道,特撰此文,指陳其五種“重病”———
這十多年來,高等教育規模擴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大學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更多年輕人有機會上大學,這是巨大的成就。但是,從多數大學目前的情況看,前進中也出現新的問題,甚至是“重病”,我把它概括為“五病”———
“一病”: 市場化
病例:北大校園到處都是廣告橫幅,誰有錢都可以在北大找到講臺
病因:教育投入仍然嚴重不足,教育資源分配越來越不均
病癥:大學不斷擴招,靠獲取學費來維持運行;辦各種班“創收”
病害:賺了一些錢,風氣壞了,人心野了
這種趨向日益嚴重,對大學教育產生致命的傷害。原因是教育投入仍然嚴重不足,教育資源分配越來越不均。每年兩會都有代表提案,要求加大對教育投入。這些年基礎教育的投入的確增加了,但高等教育欠賬很多。這是關鍵問題。國家投入不夠,學校要自己去賺錢,不少大學只好不斷擴招,靠獲取學費來維持運行。還有就是“創收”(這個詞對于學校來說很不好),辦各種班,賺了一些錢,可是風氣壞了,人心野了,老師哪有心思教學?現在學校的商業氣氛越來越濃,越來越世俗、庸俗。
進北大校園看看,太熱鬧了,到處都是廣告橫幅,什么班都可以進來辦,而且很多都是老板班、賺錢班。誰有錢都可以在北大找到講臺。結果弄得大學生剛進來就心急火燎,急于找各種賺錢門道。什么時候能讓北大重新找回“博雅”的氣氛呢?
再說老師的心態也受到影響。我們許多教授往往身兼數職,有的很少時間真正放在教學上、放在學生的學習上。中國有這么多好的年輕人,為什么培養不了?現在名教授都不教本科。為什么?全部為自己的利益去了,所以大學生的程度比以前明顯降低。師資外流現象非常嚴重,更嚴重的是敗壞了校風。北大有些院系教師的收入非常高,甚至可能比某些基礎學科教師的收入高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容許一部分老師“先富起來”,多拿一些錢也無可厚非。問題是不能沒有管理,否則有些教授可能就是為錢上課,而且造成校內貧富不均,兩極嚴重分化,學校成了市場,人心搞得很勢利,既不利于校風建設,也不利于學科建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山東大學 Nat. Mater.:超聲響應壓電納米貼片調控神經干細胞分化治療創傷性腦損傷 2025-05-09
- 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團隊 Nat. Sustain.: 極抗裂紋擴展的天然橡膠網絡的力學設計 2025-05-09
- 南開大學余志林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 原位相分離多肽凝聚物靶向無膜細胞器增強癌癥化療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