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浙大校長楊衛院士:大學是有生命的
2012-03-02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觀點:大學是有生命的。正如每一個生命個體一樣,大學有思想,即大學的精神與文化;有組織架構,即大學的制度與管理體制;有個性,即大學的特色與定位;有前行的動力,即大學的創新能力;還要有成長和進步周期,這就決定了我國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記者:“大學是有生命的”這個觀點很新穎,請您談談,您是基于怎樣的考慮,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楊衛:幾年前,我應邀去參加哈佛大學的校長換屆典禮。典禮入場式上,來自全世界各大學的校長按照建校時間入場,歷史悠久者為先。那時,我所在的浙江大學已經建校110周年,但是,在幾百人的入場隊伍中,我們依然排在尾部。這說明什么?這說明全世界有幾百年歷史的大學是很多的,大學的生命是很長的。從世界上第一所現代意義的大學,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建立到現在,已經923年。相比較于人的壽命來說,顯然要長很多,而且,即使是長達幾百年歷史的大學也并沒有進入暮年之勢。縱觀世界來看,越著名的高校往往歷史越悠久。
而大學之所以能這樣繁衍發展、生生不息,正是因為大學如一個有生命的個體一樣,能不斷接納、創造新的學科、思想與精神。
記者:如果將大學比喻成生命個體,大學的組織與管理制度是否就相當于人體的組織架構?
楊衛:我從兩個方面來闡述這個問題。第一個涉及大學的組織管理的獨特性,第二個涉及我們中國高校黨政管理的獨特性與有效性。
首先,管理大學同管理企業是不同的。相比較于企業來說,大學的生命更長,這就要求大學的管理和制度建立不能以一年為周期,要以大學成長發展的規律來確定,以十年或者更長時間為一個周期,不能搞短期行為,大學的管理者要有長遠的目光和目標。具體來說,企業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目標,但是,大學不能以招收更多的學生、爭取更多的經費、出更多的論文為目標,如果是這樣,大學一定會形成一個浮躁的氛圍,而缺乏責任感與使命感,缺乏十年磨一劍的踏實氛圍。
與之相關的,大學還需要一個健康、科學的評價機制,要求我們對于一位學者的判斷,不能完全按照客觀定量的指標來看,而是應主觀與客觀相結合,進行總體與科學的評價。
其次,是我們中國高校的特色,黨委和行政的雙重管理模式。我想,這種模式可以比喻成人體DNA的雙螺旋結構,彼此信息溝通、纏繞上升,互相補充,相輔相成。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山東大學 Nat. Mater.:超聲響應壓電納米貼片調控神經干細胞分化治療創傷性腦損傷 2025-05-09
- 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團隊 Nat. Sustain.: 極抗裂紋擴展的天然橡膠網絡的力學設計 2025-05-09
- 南開大學余志林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 原位相分離多肽凝聚物靶向無膜細胞器增強癌癥化療 2025-05-08
- 安農大陳玉霞教授團隊 AFM: 具有高機械強度、抗疲勞性和離子電導率的多功能絲瓜海綿水凝膠用于監測人體生命體征 2025-04-05
- Science 之后今年第6篇頂刊 - 哈工大邵路教授團隊 Adv. Mater.: 前生命化學啟發的“膜”法創新 2023-10-25
- 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理化所劉靜團隊 Matter:水相液態金屬物質問世,展現類生命組織與器官節律特性 2023-08-01
- 北化大楊衛民教授團隊:聚合物熔體微分電紡裝備及工藝新進展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