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宜瑜:如何管好用好科學基金
2012-03-19 來源:光明日報
國內首次,歷時兩年,第三方獨立國際評價……2011年8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科學基金國際績效評估報告”的形式,向公眾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一評估重新審視了科學基金對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意義,對我國科學基金25年來的資助管理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近日,記者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獲悉,去年科學基金的財政撥款達到140個億——也就是說,從最初的8000萬開始,到“十二五”開局,科學基金已經進入了“百億時代”。然而,就在整個基金管理隊伍歡欣鼓舞的時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感受到的,卻是隨著財政預算進入“百億時代”面臨的嚴峻挑戰。
適應新形勢,科學基金不斷完善
記者:為什么會在科學基金發展面臨大好形勢之際,提出問題與挑戰呢?
陳宜瑜:過去25年,科學基金在快速發展并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未來10年,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戰略機遇期,國家將進一步加大對科技的投入。為了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科學基金必須對自身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進行深刻反思,對于自身體制機制中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環節進行改革和完善。
尤其是,基于此次績效評估對基金工作的肯定和提出的建議,基于對中國特色科學基金制的深刻認識和理解,我們有信心正確地分析科學基金當前面臨的各種機遇和挑戰,推動科學基金工作進一步創新發展。
記者:科學基金工作面臨的挑戰來自哪些方面?
陳宜瑜:在總體良好的形勢下,科學基金工作面臨四個方面的挑戰:一是經費投入超常規增長帶來的管好用好基金的壓力;二是申請量大幅增長帶來的評審和管理工作量激增的壓力;三是國家和社會對科學基金的期望值不斷提高帶來的壓力;四是科研不端行為引發的道德風險不斷提高的壓力。
增長超常規,基金管理面臨道德風險
記者:科學基金投入超常規增長,給管理和使用帶來了哪些風險?
陳宜瑜:主要是依托單位管理資助經費和項目負責人使用資助經費的風險不斷提高。從近年來基金資助經費審計檢查結果看,科學基金項目經費整體使用情況較好,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依托單位科研經費管理辦法與基金項目資助經費管理辦法相悖;有的依托單位管理費提取超出規定標準;有的基金項目勞務費、管理費開支嚴重超出標準。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有項目負責人的責任,也有依托單位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我們對存在嚴重問題的個別項目給予了收回資助經費等措施的處理,對經費管理中存在問題的依托單位進行了內部通報。可以預見,隨著科學基金投入超常規增長,資助經費管理和使用的風險也將增加。
記者:科研不端行為對科學基金制是否有沖擊?
陳宜瑜:近兩年來,我國的科研不端行為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廣泛關注。例如,英國《晶體學E卷》一次撤銷了井岡山大學70篇文章,英國《自然》雜志頻頻報道我國科研誠信問題,這引起了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專門召開座談會,研究科研誠信問題,并多次批示要求多管齊下,采取多種措施防范科研不端行為。
1999年—2009年期間,我們共受理578311項申請,不端案件占0.028%;共資助127424項,不端案件占0.032%;共收到關于基金資助過程中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不端行為舉報1357件,處理了204件。近兩年,科研不端行為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媒體也愈發關注,因此,如何構建中國特色基金制的科研誠信體系,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
記者:科學基金管理的職業道德風險表現在哪些方面?
陳宜瑜:許多專家反映,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依托單位工作人員和評審專家的行為規范問題。部分依托單位的工作人員為了本單位利益,千方百計收集評審信息或評審專家信息,為本單位的申請項目開展公關活動——這既影響到這些依托單位自身的形象,也影響了科學基金的形象和聲譽,必須堅決遏止。同時,隨著科學基金經費的增長和項目資助強度的提高,部分申請人員及依托單位的違規行為也日益增多。以上現象雖然只是極少數的現象,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它給科學基金的公正性帶來的嚴峻挑戰。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公開招聘流動編制工作人員的啟事 2020-11-20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成立第九大學部 2020-10-30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 2020-09-17
- 陳宜瑜:以“雙力驅動”引領基礎研究發展 2012-06-14
- 訪陳宜瑜:以“工具”突破引領原始創新 2012-03-16
- 陳宜瑜專訪:讓優秀科研人員20年“不愁吃” 201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