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宜瑜:如何管好用好科學基金
2012-03-19 來源:光明日報
構筑誠信體系,強化監督化解風險
記者:今后將如何開展科研誠信建設?畢竟這不是基金委單方面的事情。
陳宜瑜:今后,要把科研誠信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科學基金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進行體系完善。
一是以《科研誠信》的翻譯出版和六部委的宣傳推薦為契機,倡導依托單位將科研誠信教育普及到本科生、研究生,使青年學生和學者從科研入門階段就接受科研誠信教育。
二是將科研誠信貫徹在資助工作的各個環節。比如,要求依托單位組織本單位人員基金申報前核查申請人材料,規避虛假信息;倡導依托單位在科學基金申報動員會或者學術年會上,把科研誠信教育作為重要內容來安排。
三是積極研究國內外科研誠信現狀、科研不端行為產生的原因,探索更好的懲防體系。
四是與科技部、教育部、科協等單位開展科研誠信建設工作交流和研討,謀求共同加強科研誠信的新方法、新舉措。
五是推進對科學基金杰青評審會和其他評審會實行派駐監督組制度。
記者:面對以上挑戰,今后將如何防范科學基金管理的道德風險?
陳宜瑜:在科學基金管理工作中,依托單位是基金委聯系申請人、項目承擔人和廣大科研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我們將共同強化科學基金監督工作,構筑科學基金科研誠信體系。
科學基金每年約有50萬人次的專家參加通訊評審,近1200名國內專家和100多名海外專家參加會議評審。專家均來自各依托單位,我們要提醒專家以科學價值判斷為核心,以創新為導向,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遵守評審行為規范。
此外,依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經費的監督管理由依托單位負責,基金委負責檢查依托單位的管理工作。依托單位不僅要注重項目申報,也要注重經費管理。尤其是新的經費管理辦法出臺以后,要使項目負責人了解經費使用辦法,提高項目負責人經費規范使用意識;同時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和辦法規范項目負責人的使用行為。
相關鏈接
自然科學基金概況
20世紀80年代初,為推動我國科技體制改革,變革科研經費撥款方式,中國科學院89位院士(學部委員)致函黨中央、國務院,建議設立面向全國的自然科學基金,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首肯。隨后,在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國務院于1986年2月14日批準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
自然科學基金堅持支持基礎研究,逐漸形成和發展了由研究項目、人才項目和環境條件項目三大系列組成的資助格局。建立了面上、重點、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聯合資助基金、實質性國際合作研究等多層次相互配合銜接的資助項目系列;通過實施科技人才戰略,架構了以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青年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等較為完整的人才培養資助體系;完善了以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科普項目等專項構成的環境條件項目體系。隨著國家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不斷增長,自然科學基金從1986年的8000萬元起步已增長到2011年的140億元。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公開招聘流動編制工作人員的啟事 2020-11-20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成立第九大學部 2020-10-30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 2020-09-17
- 陳宜瑜:以“雙力驅動”引領基礎研究發展 2012-06-14
- 訪陳宜瑜:以“工具”突破引領原始創新 2012-03-16
- 陳宜瑜專訪:讓優秀科研人員20年“不愁吃” 201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