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簽署聯合開展產學研活動的合作協議書
2012-03-2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3月16日,江蘇省轉型發展匯報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在本次匯報會上,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簽署了《關于聯合開展產學研活動的戰略合作協議》,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代表教育部和江蘇省簽署了合作協議。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李學勇出席簽字儀式并致辭。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云峰主持簽字儀式。
根據協議,教育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將結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及江蘇省經濟產業發展規劃,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優勢,以教育部實施“藍火計劃”為主要抓手,以促進江蘇科技、教育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為目的,圍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江蘇省重點建設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以及蘇魯豫皖四省交匯處的徐州市及銅山區建設,深入推進產學研用結合,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同時,也借助地方及企業的資源、資金優勢支持高校科研,共同培養創新型人才,鼓勵大學生創業,實現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合作的重點任務是,設立“藍火計劃”產學研聯合創新項目,鼓勵高校與企業在“藍火計劃”框架下開展各項合作,圍繞關鍵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和引入高新技術落地產業化,加快高?萍汲晒c當地企業的對接和落地;積極培育和促進科技創新載體建設,加強科教結合,推動相關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產業化基地等,對有明確市場前景、高技術內涵、對行業產業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技術和科技成果進行先期研發和投入;運用市場化運作機制共建“淮海科技創新研究院”,積極引入高層次創新人才,圍繞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方向,構建多元化的成果轉化和輻射模式,推動產學研合作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單項合作向長期合作、緊密合作、系統合作發展。
“藍火計劃”是經教育部批準,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負責組織實施,旨在推進高校與地方及企業深入開展產學研用結合,加強協同創新,加快高校創新科技成果向社會轉移及產業化而實施的一項重大舉措。其核心是攜手地方政府,充分發揮高等學校人才和科技優勢,緊密結合區域經濟及地方產業發展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高校赴地方開展產學研用結合,積極參與區域創新和企業技術創新,將高校創新科技成果及創新人才與社會緊密對接,加快高校技術、成果、項目的轉化及產業化。該計劃從2009年實施以來,根據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特點,分別在江蘇省和福建省選取了徐州市、泰州市、常熟市、宜興市、漳州市、龍巖市等地進行試點實施工作。實施以來,共組織了全國逾百所高校的1000余位專家學者赴地方開展產學研合作,參加對接的企業界代表達到1500余人,累計達成合作意向400余項,幫助地方引入科技特派員90余人。并根據區域產業特點和發展需要,與地方共建了一批高校技術轉移中心地方中心、技術創新平臺和特色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商務部等20多個國家部委領導,80家大型央企和15家金融機構負責人,以及科研院所、高校和新聞單位負責人,部分民企、外企代表等共400余人出席匯報會。
根據協議,教育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將結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及江蘇省經濟產業發展規劃,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優勢,以教育部實施“藍火計劃”為主要抓手,以促進江蘇科技、教育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為目的,圍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江蘇省重點建設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以及蘇魯豫皖四省交匯處的徐州市及銅山區建設,深入推進產學研用結合,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同時,也借助地方及企業的資源、資金優勢支持高校科研,共同培養創新型人才,鼓勵大學生創業,實現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合作的重點任務是,設立“藍火計劃”產學研聯合創新項目,鼓勵高校與企業在“藍火計劃”框架下開展各項合作,圍繞關鍵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和引入高新技術落地產業化,加快高?萍汲晒c當地企業的對接和落地;積極培育和促進科技創新載體建設,加強科教結合,推動相關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產業化基地等,對有明確市場前景、高技術內涵、對行業產業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技術和科技成果進行先期研發和投入;運用市場化運作機制共建“淮海科技創新研究院”,積極引入高層次創新人才,圍繞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方向,構建多元化的成果轉化和輻射模式,推動產學研合作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單項合作向長期合作、緊密合作、系統合作發展。
“藍火計劃”是經教育部批準,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負責組織實施,旨在推進高校與地方及企業深入開展產學研用結合,加強協同創新,加快高校創新科技成果向社會轉移及產業化而實施的一項重大舉措。其核心是攜手地方政府,充分發揮高等學校人才和科技優勢,緊密結合區域經濟及地方產業發展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高校赴地方開展產學研用結合,積極參與區域創新和企業技術創新,將高校創新科技成果及創新人才與社會緊密對接,加快高校技術、成果、項目的轉化及產業化。該計劃從2009年實施以來,根據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特點,分別在江蘇省和福建省選取了徐州市、泰州市、常熟市、宜興市、漳州市、龍巖市等地進行試點實施工作。實施以來,共組織了全國逾百所高校的1000余位專家學者赴地方開展產學研合作,參加對接的企業界代表達到1500余人,累計達成合作意向400余項,幫助地方引入科技特派員90余人。并根據區域產業特點和發展需要,與地方共建了一批高校技術轉移中心地方中心、技術創新平臺和特色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商務部等20多個國家部委領導,80家大型央企和15家金融機構負責人,以及科研院所、高校和新聞單位負責人,部分民企、外企代表等共400余人出席匯報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教育部等:鼓勵擴招博士后,作為補充高校師資重要來源 2021-01-28
- 教育部發布《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 不得違規隨意拖延研究生畢業時間!不得與研究生發生不正當關系! 2020-11-12
- 南大/南航/江蘇省人醫 Nat. Commun.:眼動追蹤隱形眼鏡及眼機交互應用 2024-05-08
- 江蘇省農科院徐磊/南林婁志超 CEJ:基于低成本小麥秸稈調控的高性能生物降解地膜 2023-06-13
- 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楊敏研究員/嚴駿杰副研究員課題組《CEJ》:解密脂肪族聚酰胺的熒光多樣性-合成,聚合誘導發光及細胞器成像 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