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校長:大學應對“生產關系”作出適當變革
2012-05-02 來源:中國科學報
資源投入不應以博士點為標準
類似的問題不單出現在學生身上,在大學本身也有體現。
“看看我們的周圍,幾乎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博士點。似乎只有具備了培養博士的資格,才能證明學校的地位,這顯然違背了高校多樣性的要求。但不要責怪學校,因為這依然是社會價值取向出現了問題。”王樹國說,國家將絕大部分資源都給了有博士點的學校,而培養藍領、一般工人的學校卻幾乎沒有資源。在這種條件下,校長當然會拼命地爭取博士點,只有這樣才能爭取資源,學校才能存活。
上世紀80年代末,王樹國曾在法國巴黎國立高等工藝學院進修。這所學校類似于工程師學校,規模很小,卻是社會頂級人才的聚集地,培養的學生不但會引來用人單位的瘋搶,其收入也比一般畢業生高很多。“這就是歐洲工業革命后期帶來的影響,其對一線人才的尊重也支撐了德法等國制造業的發達。”
反觀國內,我們對人才的界定卻很簡單,似乎只有拿到博士學位才是人才。“社會的發展不是只需要科學家,每一個層次的學校都有可能成為頂級院校,然而當社會的資源投入只以博士點的多少為標準時,必然會出現大學體系的單一化。”王樹國說,大家想的不是能否滿足社會的不同需求,而是哪里有資源就往哪里奔,這不正常。
去年9月,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廣東召開了一次教育咨詢會。在這次會上,王樹國明確提出,希望提高生均經費的撥款額度。
“這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立校之本,也是當務之急。因為這至少可以為大學的發展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基礎供給。”王樹國說,現階段大學培養質量的好壞與社會供給沒有關系,是否滿足社會需求與社會供給同樣沒有關系。只有一個虛擬的博士、碩士點在牽動大學的神經,成為大學拼命爭取的“救命稻草”,這樣的現狀必須得到改變,否則更多的問題與局限將不可避免。
●目前很多大學都很關心學生的培養質量和就業情況,但在體系設定上,我們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這也是大學培養的學生與社會期望值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我們目前的核心問題是高等教育的生產關系無法適應當前形勢,從而造成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很多人不想辦法提高優質教育總量,而是在低水平的教育背景下,片面地去談公平問題。
●博士、碩士點在牽動大學的神經,成為大學拼命爭取的“救命稻草”,這樣的現狀必須得到改變,否則更多的問題與局限將不可避免。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廈門大學曹學正教授 Macromolecules:高強高黏超流體動態高分子網絡的仿生設計及跨尺度流變理論模擬揭秘 2025-07-03
- 廈門大學侯旭教授團隊 AFM:具有顏色指示氣體輸運開關閾值的磁響應光子液體門控 2025-07-02
- 太原理工大學張虎林教授 Adv. Sci.: 熱電凝膠賦能仿生多模自監督指尖受體 2025-07-02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王浩研究員團隊《Adv. Mater.》:智能生物材料組學 - 生物材料源頭發現到臨床轉化的變革工具 2023-07-28
- 南京大學沈群東教授團隊《Nat. Commun.》:芯片熱管理變革性技術 - 三維導熱網絡協同低碳固態電卡制冷 2022-10-12
- 科技部公布8.27日“納米科技”等重點專項評審專家名單! 2020-08-27
- 哈工大校長王樹國:高校教師應獲得更多政策性關愛 201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