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博士培養制度被指不倫不類
既然論文博士這種形式確實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三條也規定,“對于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有重要的著作、發明、發現或發展者,經有關專家推薦,學位授予單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試,直接參加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對于通過論文答辯者,授予博士學位”,那么,教育主管部門為何沒有推廣這一培養模式呢?
1999年,時任同濟大學研究生院管理處處長的王子成、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主任蔣慧和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主任竺曼莉曾聯合署名在《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上發表《關于“論文博士”的招生、培養及教育》的論文稱,教育部可能考慮,為保證博士生的入學質量,不宜大面積地開展這項工作。因為“少數研究生招生單位,不顧及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把‘論文博士’變成為‘人情博士’、‘權力博士’和‘金錢博士’,把招收‘論文博士’工作變成降低要求的代名詞。如果不加以控制,使論文博士的招生工作蜂擁而上,會造成積重難返的局面”。
該文稱,個別招生單位鉆空子,把論文博士的入學資格當成人情送人。應規范論文博士,從而保證論文博士的學位不至于貶值。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別敦榮表示,在國外,論文博士的要求非常高,申請論文博士的人往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獲得了出色的學術成果,于是向授權學校提交論文,申請博士學位。“一般來說,在國外,申請論文博士的人其學術水平應普遍高于普通博士生。但在國內,論文博士生往往是官員或者國企人士,他們中很多人不專門從事學術工作,這與國外的論文博士是有區別的”。
全國政協委員、廈門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春時認為,中國一些高校實行的論文博士培養制度看起來不倫不類,說是學歷教育,又可以脫產;說不是學歷教育,又有一定的課程和考試。
讓別敦榮覺得最奇怪的是,為何清華大學的論文博士可以獲得雙證,“既能拿到學位證,又能拿到畢業證,我們稱之為雙證博士,雙證博士必須通過博士生入學考試,要全脫產學習,只有專業博士才可以在職學習,而論文博士應該只授予博士學位,俗稱單證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光禮也認為,論文博士應該只有博士學位(學位證),沒有學歷(畢業證)。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認為,雙證齊全肯定有問題,“論文博士既然能不脫產學習,怎么能有畢業證?”
楊春時表示,據他所知,國內有高校對于論文博士只發學位證。
論文博士的畢業證和學位證書是否會作出特別標注以區別于一般博士?楊春時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親眼見過論文博士的學位證,跟一般博士的學位證沒有任何區別。
為何清華大學的論文博士可以獲得雙證?為何論文博士的證件上不會作出區別標注呢?
王子成等人的論文認為,論文博士雖然主要是通過非學歷教育的途徑獲得的,本應標注清楚,如“工學論文博士”、“農學論文博士”等,不這樣做的原因是:“第一,論文博士的招生和培養質量下降,從而使這個學位名稱貶值,因此無論是招生單位還是論文博士生本人都不希望使用這個學位名稱;第二,有些研究生招生單位的試點工作沒有得到教育部的批準,因此,在上報教育部錄取名單時,不能名正言順地以‘論文博士’名稱上報,而在畢業時,更不便以‘論文博士’的名義申請學位和填寫畢業證書,這就形成了按論文博士的方式招進,而按一般博士生的培養方式培養這種‘獨特’的狀態!彼猿霈F不少研究生招生單位悄悄地既發學位證,又發學歷證的狀況。
- 2013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論文博士獎學金項目留學候選人選拔開始 2012-08-03
- 關于遴選2011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論文博士獎學金項目留學候選人的通知 2010-07-14
- 中國博士質量折射培養制度矛盾 博士是學術草根 2010-10-08
- 南開大學將取消公費自費研究生培養制度 200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