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愿“學術校慶”走得更遠些
2012-05-14 來源:新華網
同處一市的山西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最近相繼舉辦了建校110周年慶典,“學術校慶”成為這兩所高校比拼的新看點。太原理工大學在短短一周內利用校友返校之機,密集舉辦各類學術活動40余場,讓大學生們嘗到了校慶的甜頭。
對于習慣了“大操大辦”周年節慶活動的國人來講,校慶早已司空見慣,原本不是新聞話題。然而,近年來“逢五遇十”的高校校慶,大有成為鋪張浪費代名詞的嫌疑,不斷受到輿論質疑。
然而,細究之下不難發現,對如此校慶,一些高校樂此不疲,原因相當復雜。盡管花費頗巨,高校的收獲同樣豐厚。除了賓朋滿座帶來的成就感外,高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以及在政商界的人脈資源都得到拓展。還有些院校借機大興土木,改善辦學硬件,接受社會捐贈設立獎、助學金,為在校學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高校校慶之所以引發非議,究其原因,首先是學術精神日漸衰微,在高校的育人功能和學術獨立在“論文博士”面前大打折扣,不得不以校慶為契機,以校友身份為依托,建立與政商界成功人士的交流平臺;其次是文化積淀不夠深厚,歷史久遠者不過百余年,與發達國家一流高校的低調內斂相比,給人以“暴發戶”式的印象;最后是日常機制不健全,校友聯絡及捐贈等本該日常性的工作成為校慶重頭戲。
當喧鬧歸于寧靜,反思高校校慶活動之弊,與其批評其奢侈浪費,不如積極推進教育去行政化的改革進程,促進學術精神的重建;與其討論校慶該不該辦,不如認真思考真正意義上的校慶應當如何辦。此前,南京大學校慶“序長不序爵”的新規就曾受到網民熱捧。
如果將高校校慶比作人過生日,就更加容易理解。一般來講,人只有成年之前和老年之后,才會由家長或子女為其操辦生日慶典。人到中年,奔波于事業,反而無暇顧及自己生日。國內高校目前處于何種階段難下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學術是高校的核心事業。愿高校在“學術校慶”上走得更遠些。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蘭花華明公司、華東理工大學和山西大學納米碳酸鈣開發紀實 2012-12-11
- 丁二酸酐連續生產工藝中試成功 2012-12-07
- 太原理工大學何宏偉 CEJ: 凝膠多糖Curdlan 連接的蜂窩狀三維 BN-CNT 網絡用于提高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熱導率 2025-02-15
- 太原理工大學張虎林教授 CEJ:熱伏/壓阻耦合凝膠用于深度學習輔助的無源手語/物體識別 2024-04-03
- 鄭強教授、太原理工大學何宏偉副教授 POC:具有良好界面模量梯度的環保型纖維浸漬涂層實現高效橡膠粘附性能 202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