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思想觀念,提高產學研合作認識
高校產學研合作不僅是高校良性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但與社會發展和企業創新需求相比,高校存在產學研合作科技資源配置和有效使用方面效益不高;科技創新方向與社會需求結合不夠緊密;科研人員熱心于書本到書本的研究,面向實際應用動力不足;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受諸多因素制約,尚未完全建立等問題。因此,高校要切實轉變思想觀念,進一步增強產學研合作意識,加強與社會各方聯系,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圍繞國家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基礎產業、新興產業發展,打造產學研合作人才高地,攻克一批技術難題,加大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開發力度,提高核心競爭力。
推進教學改革,深化產學研合作教育
在高等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大背景下,加強高校產學研合作,就是要突破傳統辦學模式,走產學研合作教育之路。
要實現大學生“零距離”就業。高校培養目標應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行“零距離”培養模式,實現校企教學、科研、基地、就業等全方位一體化合作。通過整合校企優質教學資源,建立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聯合開展科技攻關項目,提升校企科研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強化實踐教學、聯合研發、共建基地,促進校企聯合培養的無縫對接,實現大學生“零距離”就業。
要實現從“單一型”向“雙師型”教師轉變。一方面企業要指派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骨干參與指導大學生實訓實習,另一方面高校要改變傳統的師資培訓方式,選派優秀教師參加企業科技研發或生產實踐,拓寬教師專業知識結構,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技能和科技創新能力,使教師成為既懂專業理論、又熟悉專業技能,既是學生的“老師”、又是學生的“師傅”,真正實現從“單一型”向“雙師型”教師轉變。
要實現從“純理論”向“理論+實踐”教學轉變。高校要根據市場需求,深化教學改革,適時修改專業培養方案,合理調整課程結構,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逐步改變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建立“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借助校企合作平臺,實現課堂理論教學向企業生產實踐的延伸,實現“純理論”單一式教學向“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轉變。
建立評價體系,提升產學研合作效果
建立高校產學研績效評價體系是衡量高校產學研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推進高校產學研發展的持續動力源泉。當前,我國高校產學研合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有待完善,基于信息化條件下的相關信息平臺亟待升級,需要建立科學的產學研合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信息平臺。
一是建立指標體系。圍繞高校產學研合作各方利益需求,結合高校產學研合作的內容,從評價模塊、評價因素、評價指標三個層次來確立高校產學研合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高校產學研合作投入產出原理,建立兩大模塊——投入模塊、產出模塊。投入模塊涉及硬件條件、人才資源、經費投入等評價因素;產出模塊涉及聯合培養、成果產出、組織管理、經濟效益等評價因素。以上兩大模塊評價因素尚不足客觀反映高校產學研合作績效,還需要細化評價指標,從多維角度做出權重量化,并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模型,使整個評價體系更加全面、準確、客觀、有效。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蘇州大學黃埭高新區先進材料產業研究院揭牌 2018-08-02
- 青科大與雙星集團共建“綠色輪胎研究院” 2017-10-19
- 南開大學與太爾膠粘劑(廣東)有限公司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