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培訓:被忽視的需求
2012-12-1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網絡培訓:個性化需求能否滿足?
收到“高等學校骨干教師培訓證書”,安徽某大學新聞學教師曾薇喜上眉梢。曾薇研究生所學的專業傳播學與新聞學同屬“新聞傳播學”大類,但前者偏重理論,后者注重實踐,她曾被聽課老師指出課堂重點不明等問題。帶著一顆忐忑的心,曾薇參加了由教育部組織的骨干教師培訓。培訓采取網絡視頻模式,新聞學主講老師在北京總部授課,全國55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以下簡稱“網培中心”)同時接收。包括曾薇在內,現場只有2名新聞學老師,但打開網絡聊天室卻發現里面“人山人海”。
通過與同專業教師網聊,她得知自己的問題并非個案;更讓她欣喜的是,主講老師細化了教學大綱,并且介紹了每章的重點。培訓后,她還加入了學員QQ群,和大家交換了一些課件、案例。記者了解到,除了曾薇參加的“混合式同步課堂”,還有基于“教師發展在線”平臺的自主性在線學習模式。截至目前,全國網培中心共開設了600余門培訓課程,17萬教師參加。據全國網培中心公布的數據,從2008年至2012年,學員滿意度均為90%以上,98%的老師表示愿意再次參加類似培訓。培訓結束不久后,曾薇想過繼續在“教師發展在線”平臺上培訓其他課程;但隨著了解加深,她發現即便是以互動、交流見長的網絡世界,一些個性化需求也不能很好滿足。
曾薇告訴記者,新聞采訪學課程中提出的“分組采訪”,理想的人數是30人,可她所帶的班級有50多人,分成兩次課程意味著學校要付雙倍的課時費,學校自然不同意。曾薇工作前只有過短暫的媒體實習經驗,“干雜活”多,采訪經驗少。即便從網上獲得培訓經驗、案例教學,是否會出現“新聞學老師寫的報道不如媒體實習生”的問題,她心里依然沒底。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Hou)
相關新聞
- 中國醫科院藥物所范武發課題組招聘青年教師 - 高分子化學、材料學、藥劑學 2023-04-05
- 天津工業大學張擁軍教授團隊招聘青年教師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生物醫用材料或相關專業 2023-03-09
- 復旦大學熊詩圣教授團隊誠聘青年教師和博士后(長期有效)| 高分子化學/物理、材料物理、物理等相關專業 2022-11-02
- 北科大溫永強/杜宏武教授和北大人民醫院張培訓教授 AFM:多功能DNA水凝膠增強脂肪干細胞的干性激活免疫通路引導燒傷創面再生 2022-09-07
- 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應邀為青科大暑期中層干部培訓班作報告 2015-08-27
- 國際科學和技術戰略研究與培訓中心成立 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