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研究生教育為何頻現質量硬傷
2013-01-2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曾經,研究生是用人單位爭相哄搶的香餑餑。可如今,這樣的光景卻在發生變化,武漢女研究生擔心學歷過高被拒,冒充本科生找工作;哈爾濱招聘事業編制的環衛人員,7186名報名者中竟吸引到29名研究生,其中7人獲聘……
不久前,北京理工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中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2)》。該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研究生培養中,各級學位標準、培養定位、結構類型尚不能很好地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對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規律把握不深。而這些矛盾,更多地反映在專業碩士、博士生教育質量等方面。
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研究生教育本該擔負起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創造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使命。然而,出口如此錯位,讓人不得不考問我國的研究生培養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專業碩士培養:
“特色化”遜于規模擴張
2009年是專業碩士大規模招生的第一年,當年僅4萬人報考專業碩士。而2012年報考人數達到43萬人之多。短短3年,專業碩士的報考人數增加了近11倍,盡管這個數字只占當年考研人數比重的23.9%,但依此勢頭,完成教育部規定的2015年我國專業碩士與學術型碩士比例達到1:1并非難事。
數量迅速上漲帶來的問題也很明顯。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別敦榮教授指出,最大的問題是專業碩士“學術化”,即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培養沒有明顯地區分開來。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理念、培養模式、質量標準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與學術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專業碩士‘學術化’突出地表現在課程設置學術化,導師缺乏指導專業碩士的實踐經驗,培養單位與實踐單位的聯系薄弱這三方面。”別敦榮說。
夏敏是上海某大學會計專業碩士,“絕大多數的課程與學術型碩士是一致的,只有兩三門不同”。按理該由學校安排的頂崗實習,卻被告之要自己尋找實習單位。專業碩士配備校企“雙導師”,但校外導師僅在她開題時露了一下臉。“感覺與多學半年的學術型碩士沒有什么區別。”
北京理工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戰軍則表示,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趨同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一些培養專業碩士歷史較短的學校,“它們由于準備不足,在課程體系的改革上尚未及時跟進”。
在他看來,二者“趨同”的問題正在高校改革中悄然改變,“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專業碩士培養應該怎樣更適應學位特色,更適應社會需求”。
王戰軍建議,一系列課程體系的改造要突出行業、企業的特點,有別于學術型碩士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相關的行業、企業學者參與課程改造需要重點推進。評價考核的方式要與學術型碩士做區別,不能僅用筆試考核,還要考查專業領域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條件的情況下,考核人員要請相關行業、企業人士介入。
他把專業碩士改革分為四步,政府邁出了基礎性的前三步——調整招生結構、增加學位類別、擴大培養能力,但第四步——更為深層次的培養模式轉變,則要以學校內部的改革創新為主導。
別敦榮對此表示肯定,但現實也讓他充滿擔憂。“學校主動探索的確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現在很多大學都存在應付專業碩士教育的問題,還沒有對專業碩士教育規律引起重視,更少主動探索。”
“另一方面,政府不能無所作為。”別敦榮說,譬如,要靠學校單方面來解決專業碩士的實踐培養問題并不太現實,政府應該在實踐單位與學校之間發揮橋梁作用,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和引導實踐單位積極參與專業碩士培養。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饒思圓課題組誠招博士、碩士研究生 - 化學、材料學、生物工程、電子工程、神經科學、基因工程 2025-04-11
- 2024年全國高分子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將于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4-04-26
- 2024年全國高分子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將于 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舉辦(第一輪通知) 2024-03-14
- 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揭曉 | 以學科分類來衡量世界一流大學 2020-07-23
-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清華北大領跑亞洲 2019-09-12
- 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輕大學排名:中國大陸六所高校上榜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