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出臺“黃金十條”政策推進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2013-03-0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如何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眾多高校所不斷探索的目標之一。日前,武漢部分高校向記者介紹了他們在武漢市“黃金十條”政策的推動下,以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2012年9月,武漢市為進一步推動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各類主體創新創業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出了若干意見,被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形象地稱為“黃金十條”。
作為全國第二個獲批的自主創新示范區,武漢市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保持著每年30%的總收入增速,2012年收入突破5000億元。示范區中的眾多高校成為該園區重要的創新源泉。
“黃金十條”出臺后,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院校結合自身特色,先后提出了具體措施,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包括鼓勵和支持教師在滿足學校條件的基礎上兼職或離崗創業,大力幫扶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將科研成果轉化作為教師評聘及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整科研人員知識產權收益等。部分高校對科技成果發明人的獎勵和技術股份收益權達到70%以上。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認為,學校有組織的科技成果轉化是學校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提出“依托行業背景和學科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的武漢理工大學,以武漢交通研究院和材料研究院等機構為平臺,積極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轉化。
“‘黃金十條’政策在高校中具體落實的目的在于解決科研人員創業的后顧之憂,解決創新創業動力問題,解決科研與生產脫節的問題。”在談到“黃金十條”的政策時,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夏亞民介紹說,根據以往園區企業發展的經驗來看,科技型企業創業的風險很大,需要更多的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認定名單 2020-09-10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出爐! 2020-05-14
- 令人期待的《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 2019-11-29
- 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成立 2015-06-15
- 南京大學校長:“創業型大學”應成高校科技轉型方向 2015-03-04
- 上海每年投入2億元提升高校創新能力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