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正在研制可消化的“內窺鏡藥丸”
2013-05-0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在過去的幾年里,科學家們研究出了“相機藥丸”,在病人吞噬后可以從體內傳輸視頻到電腦上。雖然把儀器吃到肚子里面感覺怪怪的,但是比起粗暴的“塞管”方式要先進很多。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科研人員正在研制可以部分消化的微型電子醫療設備,從而提供一個更為溫和的治療方案。
該項目是由Christopher Bettinger和Jay Whitacre兩位教授共同研發,前者一直在研制可用于醫療方面的可生物降解醫用電子器件材料,而后者已經研發出一種廉價而無毒的鈉離子化學電池。
這種跟膠囊看起來十分相似的“內窺鏡”包括了傳感器、數據傳輸系統。等到它進到肚子里面后,最外層的膠囊會逐步溶解,電池遇到水后會被激活,讓“內窺鏡”開始被動工作。
由于這種電池的功率非常低,所以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雖然它們會在人體消化系統里面停留大約18到24個小時,不過實際上只能工作兩個小時。最后這種“藥丸”要么就被消化了,要么就隨大便排泄到體外。
對于偶爾需要照胃鏡的病人來說,若能夠吞服“藥丸”就可以解決問題,何嘗不是好選擇?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武漢大學鄧紅兵/趙澤團隊 Sci. Adv.:廢棄花粉和棉纖維“變身”高性能、水加工和可持續的生物塑料 2025-04-07
- 東華大學何創龍教授團隊 Biomaterials:一種具有高彈性的超柔軟熱塑性生物降解彈性體用于動脈再生 2024-12-05
- 西安交大郭保林/憨勇/趙鑫團隊:具有各向異性微通道和順序遞送雙生長因子的可生物降解導電IPN原位冷凍凝膠用于骨骼肌再生 2024-11-24
- 南開大學余志林教授等 CCR 綜述:生物醫用材料的原位制備 2024-10-16
- 港大徐立之教授課題組誠招博士生、博士后、碩士生及研助 - 仿生柔性材料、柔性生物醫學器件 2024-09-10
- 浙江大學周泉/劉祥瑞/周天華等 Adv. Mater.:開發出能預防多種腫瘤術后并發癥的新型生物醫用材料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