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大學正風起云涌。
在浦東陸家嘴金融區,金融廣場對面建起了一座新的校園。在這寸土寸金之地建校,上海紐約大學的高起點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昆山杜克大學也進入籌備階段。
教育部網站最新資料顯示: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快速發展,2012年,教育部先后批準正式或籌備設立上海紐約大學、溫州肯恩大學、昆山杜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獨立設置的中外合作大學。
這是中外合作辦大學在停滯了六七年之后,重新開啟大門。之前,我國有三所獨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簡稱西浦)和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
在中國的土地上開辦“洋大學”,一方面是滿足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而另一方面則是許多教育界人士所看重的:能夠給中國本土的高等教育帶來什么。
招生嘗試自主 能否跨越高考門檻
“目前,多辦一兩所大學無關大局,所以我們要辦一所有突破的。”上海紐約大學俞立中校長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前來調研時,首先強調了這一點,“應該是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試驗田’,是中美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為紐約大學全球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這會是一個多語言、多種族、多元文化匯聚的平臺。”
上海紐約大學定位是小規模的精英學校。當籌備者向教育部申請招生時,他們的問題與其他辦學者截然相反:“允許學校最小可招多少學生?”
最后確定前兩年每年招收300名本科生,第三年500名,最終學校規模是3000~4000名學生。
隨后他們所進行的自主招生面試也猶如“春雷”:一場沒有試卷的考查。學校依據報名者的中學學業情況,從國內挑選了500名學生,分成6批,每批24小時住在校園,“表現真實的自我”。每組有10位考評老師,在定量打分的同時還有描述性的評價。
不過,此前中外合作大學一直未邁過高考這道門檻,寧波諾丁漢、西浦和UIC都是按照高考成績錄取。
不過,好消息傳來,經教育部批準,西浦決定2013年在廣東省實行基于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建立學生“高考成績、平時學業成績和高校自主能力測試成績”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考生最終成績按高考成績占60%,學校自主測試成績占30%,高中成績占10%的構成進行綜合評價。
- 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揭曉 | 以學科分類來衡量世界一流大學 2020-07-23
-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清華北大領跑亞洲 2019-09-12
- 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輕大學排名:中國大陸六所高校上榜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