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雜志以Highlights形式報道華東理工大學功能性超分子聚合物研究成果
2013-06-1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雜志在本期的Research Highlights版面(Nature 2013, 498 (7453), 141.)報道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田禾院士課題組在功能性聚合物領域的研究成果。(Langmuir 2013, 29, 5345-5350.)
眾所周知,傳統共價鍵聚合物的研究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并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而超分子聚合物也在最近十年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并且受到了越來越多科學家們的重視,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領域,新的合成方法和功能應用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然而,傳統共價鍵聚合物和超分子聚合物之間有什么密切的關聯?
在此背景下,田禾院士、曲大輝副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張琪偉等人創新性地提出了一個“光控可逆切換聚合物”的新概念。他們利用環糊精與香豆素衍生物之間的可以形成1:2的主-客體絡合物,同時香豆素衍生物可以在外界光化學刺激下發生可逆的光二聚化學反應,構建了一個光控的功能性聚合物(如下圖所示)。該聚合物可以在光照下,在基于共價鍵骨架的聚合物和超分子聚合物之間進行可逆的轉換。同時,在一類表面活性劑的輔助下,該體系還可以實現溶液和凝膠的可逆轉化。因此,它不再是獨立地屬于某一類聚合物,而是根據人們的實際需要,可以靈活地切換狀態來實現不同的功能。正如Nature雜志中寫到的:“他們把兩大類聚合物結合在了一起”,從而在單一、可調控體系中,實現了綜合傳統共價聚合物和新型超分子聚合物的特點的目標。因此,這一開創性的工作兼具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對聚合物科學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杭師大朱雨田教授團隊《ACS Macro Letters》:光調控嵌段共聚物組裝體形貌的可逆轉變 2021-07-13
- 武漢大學薛龍建課題組《Small》:模仿爬山虎和壁虎,成功實現在不同粗糙表面的光控可逆黏附 2019-11-20
- 中國科大張青川教授、吳尚犬教授團隊 Nano Lett.:通過細胞的“自我激勵”高效生產功能性sEV 2025-05-08
- 四川大學王延青 Nano Energy:具有高效微波吸收與多功能性的蜘蛛網結構氣凝膠 2025-03-18
- 蘇州大學李剛教授課題組 Compos. Sci. Technol.: 適用于數字醫療中不同微環境的自適應響應能力的柔性應變傳感器 2025-02-02
- 西安交大張志成教授、高登峰教授 AFM:自由體積和能帶結構協同調控助力聚合物電介質高儲能性能 2025-05-11
- 浙大潘鵬舉/余承濤團隊 Adv. Mater.:基于聚合物熔融-重結晶構筑自硬化形狀記憶材料 202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