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9日報道,中國的科學家越來越有信心利用隱形技術研制出全球第一件隱形衣。
過去三年,中央政府資助了至少40個研究團隊來開發這項技術。直到目前“隱形衣”基本上只有在科幻小說或《哈利?波特》等奇幻小說中才會出現。
從事相關研究的科學家說,該技術有明顯的軍事作用,例如用于開發隱形飛機,但北京相信這項研究會帶來更大的技術突破,用途也可更加廣泛。研究團隊由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
主要方法是研制隱形材料,例如引導光線繞過物體,或產生一個電磁場,讓光線彎曲繞過物體,或用仿生技術研制高科技隱形材料。
文章稱,中國殲-20隱形戰斗機。隱形技術有明顯的軍事作用,例如用于開發隱形戰機等。
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上月公布一則視頻,展示了一種可令游魚和小貓隱身的設備。該設備由一組六角形玻璃面板組成,可讓光線彎曲,令物體隱形。其他研究小組也有類似突破。
浙江大學光學工程專家馬云貴教授說,其研究小組很快就會公布最新研究成果:一件可令熱敏探測器或金屬探測器失靈的設備。
這件設備類似火柴盒大小,但可以加大到讓武器通過安檢站,也有可能令紅外攝像頭無法探測到夜間行進的部隊。
馬教授說:“很多人問我,這項技術能否應用于戰斗機,以規避熱追蹤導彈。我們也許可以在這方面展開研究。”
他說,實用型隱身衣恐怕還要幾十年后才能開發出來,因為當前技術無法生產出需要的超級材料,但中央政府仍在大量投入資金,因為研發過程中獲得的理論知識,有可能帶來額外收獲。
馬教授說,他的小組得到中央政府提供的隱形衣研發資金,而研發出的這項設備就是研究的副產品。
他說:“去年我到巴黎參加一個關于隱形技術的國際論壇,發現至少三成科研人員都來自大陸。”
馬教授說,中國已經追上了一直占據隱形技術領先地位的美歐等國。
“我認為,我們率先研制出全球第一件隱形衣的機會大約有四成。”
馬教授之所以這樣自信,是因為全球研究隱形技術的專家很多是華人,而且華人在科學界的合作非常廣泛。
武漢大學物理系教授汪國平也在研究隱形技術,他也認為中國科學家現在已經具備了研發該技術的優勢。
他說,內地科學家并不擅長提出開創性的理論,但能在實驗室辛勤工作,完善技術和所需材料。
汪教授說,如今競爭已不在理論方面,而是材料。中國科學家在這方面有天生優勢。中國科學家不但在隱形衣研制方面取得領先地位,在許多先進研究領域也是一樣。
-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學同研究員團隊在氣凝膠相變隱身復合材料領域獲進展 2019-03-15
- 隱身材料正由幻想走向真實 2015-04-10
- 上海交大朱平教授團隊與合作者 PNAS:數據驅動的非周期性超材料力學隱身衣設計 2022-03-25
- 科學家研發防震新技術 給建筑穿橡膠“隱身衣” 2012-02-20
- 隱身衣研發水漲船高 “超柔”材料問世 20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