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增選工作于2013年1月正式啟動。經中央、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含所屬國有大型企業)、直屬事業單位,解放軍總政治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科協等渠道遴選和院士提名,共產生了560名有效候選人。6月下旬,經過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從560位有效候選人中產生了173位進入第二輪評審。之后,各學部對收到的有關第二輪候選人的投訴和反映進行了全面調查和核實,對第一輪評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了解。10月下旬,各學部通過第二輪評審和選舉產生了51位新當選院士。其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7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7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4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7人,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6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5人,農業學部4人,醫藥衛生學部7人,工程管理學部4人。本次增選后,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807人(其中資深院士258人),院士隊伍的學科覆蓋更趨全面,地區分布更加廣泛,這將更有利于發揮院士的群體作用,推動我國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激勵優秀人才的成長。
新當選的51位院士中,最小年齡48歲,最大年齡77歲,平均年齡56.9歲;60歲(含)以下的42人,占82.4%;61歲至70歲(含)的7人,占13.7%。新當選的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21人,占41.2%;研究院所14人,占27.5%;企業11人,占21.5%;管理部門5人,占9.8%。
與此同時,今年中國工程院還選舉產生了6名外籍院士,其中美國籍4人、澳大利亞籍1人、丹麥籍1人。通過本次增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總數達45人,這將更有利于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我國工程科技界的影響。
始終堅持院士增選的公平和公正,堅持選舉程序的公開和透明,堅持院士的標準和條件,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的一貫宗旨。在本次院士增選中,中國工程院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了有關增選辦法。一是首次實行了候選人單一渠道提名,即規定候選人只能通過院士或單位或全國性學會三種渠道中的一種進行提名,不受理多渠道提名。二是為了進一步嚴肅院士增選紀律和凈化評審環境,制定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試行)》,對院士增選中院士、院士候選人和院機關工作人員違紀違規行為的認定與處理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對于確保增選工作的公平和公正,營造良好的評審和選舉環境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三是全面了解和客觀評價院士候選人。在進一步完善候選人第二輪評審中到會介紹情況環節的同時,更加重視社會監督,對增選中的投訴問題通過院士調查組、候選人所在部門和單位、提名院士三個渠道分別進行了核實。總體上看,這些新的措施和做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國工程院經過11次院士選舉,目前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院士增選制度體系。在此基礎上,中國工程院將繼續改進和完善相關辦法,堅持院士的標準和條件,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人才吸收到院士隊伍中來。關注長期工作在工程科技一線,并作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科技人才,激勵優秀人才成長;加強對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交叉學科人才的重視,優化學科布局。
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提出了明確要求,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院士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和關心,為院士隊伍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國工程院堅決擁護中央決策,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切實貫徹。按照中央要求,加快研究改革完善院士遴選和管理的體制機制,不斷優化院士結構,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研究規范院士退休、待遇、兼職等問題。
衷心感謝社會各界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的支持!希望繼續關心中國工程院的工作,關注中國工程科技事業的發展。
2013年12月19日
- 中國工程院 | “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 - 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將于2025年6月20日于成都召開 2025-05-12
- 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 | 張立群、鮑哲南、馬於光、房喻、馬光輝、冷勁松等當選 2021-11-18
- 中國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在京發布 2020-12-18
-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正式公布:朱美芳、陳學思、俞書宏等84名 2019-11-22
- 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正式公布:李賀軍等共104名 2019-11-22
-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 | 陳學思、朱美芳、陳永勝、馬光輝、房喻等入選 2019-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