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化學所在共軛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4-05-1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wǎng)
在D-A共軛聚合物的受體單元上引入氟取代基,由于可以在不影響聚合物吸收光譜和遷移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聚合物的HOMO能級,進而提高器件的開路電壓和光伏性能,成為近幾年來的研究熱點;但是受限于受體單元在引入氟取代基時的選擇性,這種方法只能應用于少數(shù)的聚合物光伏材料體系,因而,如何有效的拓展其在聚合物光伏材料體系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化學所的大力支持下,化學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研究人員首次提出了在D-A共軛聚合物給體單元共軛側鏈上引入氟取代基的設計思路,發(fā)明了在聚合物給體單元共軛側鏈引入氟取代基的合成方法(專利申請?zhí)枺?01310302374.4),并設計合成了一系列聚合物光伏材料(Adv. Mater., 2014,26, 1118-1123)。結果表明:引入氟取代基后,聚合物的吸收光譜和遷移率幾乎沒有變化,聚合物的HOMO能級明顯下降;相對于在受體單元上引入氟取代基,在給體單元共軛側鏈上引入氟取代基能更加有效的降低聚合物的HOMO 能級;在給受體單元上氟取代基的協(xié)同作用下,聚合物的HOMO能級下降0.30eV;相應光伏器件的開路電壓提高0.22V, 能量轉化效率從4.5%提高到8.6%。這一研究結果突破了氟取代基在調節(jié)聚合物分子能級方面的局限性,首次成功的實現(xiàn)了在給體單元上引入強吸電子基團調節(jié)聚合物分子能級的設計理念,為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將極大的促進新型高效聚合物光伏材料的發(fā)展。
圖1 聚合物的分子結構和相關的光伏性能參數(shù)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南密西西比大學顧曉丹教授、愛荷華州立大學夏文杰教授 Matter:構象鎖助力共軛聚合物高溫下穩(wěn)定運行 2025-06-09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韓艷春團隊 AFM:彈性體基體中構建連續(xù)共軛聚合物網(wǎng)絡 - 實現(xiàn)高拉伸性與高電學性能兼得 2025-03-25
- 南科大馮奎、郭旭崗/海南大學陳志才 Angew 綜述:高性能有機電化學晶體管共軛聚合物的分子設計策略、應用和前景 2025-01-09
- 武漢大學閔杰教授團隊 Nat. Commun.:聚焦有機光伏材料聚合度批次重現(xiàn)性 2024-02-19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高薪誠聘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發(fā)工程師 | 納米材料、有機或高分子光伏材料、電化學電源 2022-04-19
- 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課題組在低成本高效有機光伏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