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T研制出基于聚合物的石墨烯替代品制備法:量產更容易
2014-07-0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近年來,有關石墨烯及其應用的新聞層出不窮,但是說到量產,幾乎沒有幾家研究機構能夠給出合適的制備方案。考慮到純石墨烯材料的量產制備太過困難,于是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IST)的一支團隊決定,從塑料方面尋找突破口,以找到量產更簡單、且適用于太陽能電池和半導體芯片的石墨烯替代品。
KIST的研究人員們已經開發出了與石墨烯具有類似屬性、但卻更容易量產的材料,而目前業界仍在普遍采用的則是復雜得多的“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
CVD制備法有著復雜的8個步驟:首先,由氣態反應物沉積到充當催化劑的金屬膜襯底上;在石墨烯成型之后,還需要將其從金屬基材上挪走,并轉移到另一片電路板上(比如太陽能電池基板)。
不過CVD的缺點也很明顯,即在搬運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起皺或開裂。而KIST團隊則表示,其用于生成新和成碳納米片的技術,過程要簡易得多。
其涉及催化劑和自由轉移兩大步驟,且基于量產連續的碳纖維的方法。此外,該技術在轉向全面商業化時也更加容易。
最重要的是,研究小組已經證明,納米片無需任何額外的處理,即可用作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透明電極。
簡而言之,碳納米片具有類似于石墨的屬性,研究人員先將聚合物溶液涂在石英襯底上,然后進行1200 (2192 )的熱處理。
研究團隊表示,這省去了使用金屬襯底、以及將納米片轉移到另一片板子上的步驟,因此可以避免“化學氣相沉積”制備法所面臨的材料缺陷。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細內容,已經發表在《Nanoscale》期刊上。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寧波材料所王震/閻敬靈團隊 JMCA: 聚酰亞胺/石墨烯氣凝膠的分級多孔結構實現力學和電磁屏蔽兼容 2025-06-19
- 深圳技術大學史濟東等 Carbon:基于石墨烯-納米纖維素復合薄膜的自修復應變/濕度雙模傳感器的設計及在可穿戴呼吸監測的應用 2025-05-28
- 北京化工大學汪曉東教授團隊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亞胺/凱夫拉纖維/氧化石墨烯@ZIF-67雙向復合氣凝膠封裝相變材料實現多重能量轉換與電磁屏蔽 2025-04-28
- 華東理工劉昌勝院士/屈雪教授團隊《ACS Nano》:電信號啟動膠原蛋白動力學組裝,構建光學透明和結構可定制的人工角膜 2022-07-10
- 陜科大馬建中教授《Green Chem.》:開發抗菌性的水性香草醛-丁香酚-丙烯酸酯細乳液,作為石油基苯丙乳液的新一代綠色替代品 2021-08-16
- 雙酚A替代品并不一定更安全 2016-02-04
-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IST): 找到了一種更簡單更環保成本更低的方法制備粘彈性聚合物-碳復合材料 2018-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