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人們認為無機納米材料是一種生物惰性物質。如果在納米材料表面修飾一些酶或其他催化基團,則可以賦予其催化功能,使之具備與天然酶相同的生物效應,同時更加穩定和經濟。例如,Scrimin等將氮雜冠醚(azacrown)修飾在金納米顆粒表面,經鋅離子螯合后,使其獲得剪切磷酸二酯鍵的催化活性,以模擬RNase的功能。自2007年類HRP酶活性納米酶報道以來,納米酶的研究迅速崛起。納米酶目前被認為是一類新的功能材料,它既有納米材料的理化特性和光電磁特性,還有獨特的類酶催化活性。近幾年,研究者發現納米酶蘊含的氧化還原酶活性可以調節細胞中活性氧,比如催化腫瘤部位的H2O2產生羥基自由基,從而引起腫瘤細胞的凋亡。此外,納米酶通過編輯氧化還原代謝還可以殺菌。課題組與英國赫特福德大學Guogang Ren博士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以Au納米團簇表面修飾納米Cu,可以獲得樹莓狀的Au-Cu復合粒子,能高效、高選擇性地形成H2O2,可以有效降低納米酶的成本,具有抗腫瘤、抗新冠病毒和殺菌等方面的應用潛力。相關研究由研究生李亞同學完成,并已在ACS Omega發表,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omega.3c0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