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im A. Osswald; Lih-Sheng(Tom) Turng; Paul J. Gramann
翻譯:吳其曄等
目 錄
序言 (吳其曄譯校)
譯者序
合著者名單
1、 緒論 1-18(原著頁碼)
1.1 歷史背景
1.2 往復式螺桿注塑成型機
1.2.1 塑化和注射裝置
1.2.2 合模裝置
1.2.3 模具型腔
1.3 注塑成型循環
1.4 相關的注塑成型過程
參考文獻 (吳其曄譯校)
2、 注塑成型用原材料 19-62
2.1 歷史背景
2.2 大分子鏈結構
2.3 分子量
2.4 分子鏈構型與構象
2.5 熱塑性高分子材料
2.5.1 無定型熱塑性塑料
2.5.2 半結晶型熱塑性塑料
2.5.3 幾種常見的熱塑性塑料
2.6 熱固性高分子材料
2.6.1 交聯反應
2.6.2 常見的熱固性樹脂
2.7 共聚合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共混物
2.8 彈性體
2.9 有效交聯體系
2.10 熱塑性彈性體
2.10.1 幾個重要溫度
2.10.2 幾種常見的熱塑性彈性體
參考文獻 (吳其曄譯校)
3、 加工原理 63-124
3.1 加工參數
3.1. 1 溫度設定
3.1.2 注射壓力和保壓壓力設定
3.1.3 干燥
3.1.4 熱塑性彈性體的加工參數
3.1.5 熱固性樹脂的加工參數
3.1.6 彈性體的加工參數
3.2 聚合物熔體流變學
3.2.1 聚合物的剪切變稀行為
3.2.2 注塑成型中常見的簡單流動
3.2.3 注射壓力和合模力的估算(Stevenson模型)
3.2.4 聚合物加工中的非等溫流動
3.2.5 剪切流動中的法向應力
3.2.6 Deborah準數
3.2.7 熱固性樹脂固化時的流變性質
3.2.8 懸浮液的流變性質
3.3 流變測量
3.3.1 熔體流動指數
3.3.2 毛細管流變儀
3.3.3 毛細管流變儀測量粘度
3.4 加工中出現的各向異性
3.4.1 最終制品中的取向現象
3.4.2 纖維的損傷
3.5 固化過程和硫化過程
3.5. 1 熱塑性塑料的固化
3.5. 2 熱固性樹脂的固化
3.5. 3 殘余應力,收縮和翹曲
參考文獻 (吳其曄譯校)
4、 塑化 125-176
4.1 塑化裝置
4.1.1 柱塞式擠出機
4.1.2 往復式螺桿
4.2 塑化裝置的功能
4.2.1 固體輸送
4.2.2 熔融或塑化
4.2.3 熔體輸送
4.2.4 排氣裝置
4.2.5 混合
4.3 結論
參考文獻 (巫靜安譯,吳其曄校)
5、 合模裝置 177-244
5.1 金屬疲勞性及在合模裝置設計中的重要性
5.1.1 合模裝置設計的重要性
5.1.2 關于金屬疲勞性的研究綜述
5.1.3 金屬疲勞的三個階段
5.1.4 針對金屬疲勞確定設計應力
5.1.5 確定耐用因子(Survival Factor—SF)
5.1.6 關于金屬疲勞性的幾點結論
5.2 合模裝置的功能
5.3 合模裝置的三種類型
5.3.1 液壓式
5.3.2 液壓-機械式
5.3.3 機械式
5.3.4 肘桿類型
5.4 合模機構的關鍵部件
5.4.1 模板
5.4.2 拉桿和拉桿螺母
5.4.3 肘桿軸銷和軸襯
5.4.4 拉桿軸襯
5.4.5 動模板支座
5.4.6 閉模高度的調整
5.4.7 頂出機構
5.5 關于拉桿設計的討論
5.5.1 拉桿的重要性
5,5,2 螺紋載荷分布
5,5,3 螺紋彎曲應力
5,5,4 螺紋軸向應力
5,5,5 應力的復合
5,5,6 調節因子(mitigating factor)
5,5,7 改善設計的方法
5.6 關于合模機構彈性率(硬度)的理解
5.6.1 如何確定合模機構的彈性率
5.6.2 合模機構彈性率的重要性
5.7 肘桿合模系統的數學模型
5.8 Farrell平方根法則
5.8. 1 由Farrell平方根法則得到的關系
5.8. 2 整機可按平方根法則設計
參考文獻 (巫靜安譯,吳其曄校)
6、 模具設計 245-320
6.1 標準模具裝配
6.2 冷流道模具
6.1.1 二板式冷流道模具
6.1.2 三板式冷流道模具
6.3 熱流道模具
6.3.1 外加熱分流道板和外加熱噴嘴
6.3.2 帶內加熱噴嘴的外加熱分流道板
6.3.3 內加熱分流道板和內加熱噴嘴
6.3.4 絕熱的分流道板和噴嘴
6.3.5 多樣化的熱流道系統設計
6.3.6 熱注澆口
6.3.7 熱噴嘴
6.3.8 使用熱流道模具需特別考慮的問題
6.3.9 疊腔模具
6.4 流道設計
6.4.1 冷流道設計
6.4.2 幾何平衡流道中的流道平衡(冷,熱流道)
6.4.3 非幾何型的平衡流道布置
6.5 澆口設計
6.5.1 澆口類型
6.5.2 澆口位置
6.6 長壽命和高剛度模具的結構設計
6.6.1 模具材料的選擇
6.6.2 疲勞
6.6.3 型腔側壁的變形
6.6.4 型芯偏移
6.6.5 墊板的變形
6.7 模具冷卻
6.7.1 實際設計中考慮的因素
6.7.2 熱膨脹
6.7.3 串、并聯冷卻管路
6.7.4 擋板冷卻器和噴管冷卻器
6.8 模具頂出系統
6.8.1 頂出的基本問題
6.8.2 頂出方式
6.8.3 頂出需要考慮的問題
6.8.4 頂出設計
6.9 排氣設計
參考文獻 (胡海明譯,吳其曄校)
7、 原材料預處理及輔助準備工序 321-332
7.1 干燥
7.2 料斗裝料
7.3 清潔室
7.4 計量和混合
7.5 輸送系統
7.6 冷卻和深冷 (吳其曄譯校)
8、 統計法控制過程 333-360
8.1 統計法控制過程
8.1.1 統計法控制過程的實施
8.1.2 基本統計概念
8.2 控制圖
8.2.1 引言
8.2.2 變量數據的控制圖
8.2.3 屬性數據的控制圖
8.3 過程能力(capability)和用于模塑成型的特殊SPC工具
8.3. 1 引言
8.3. 2 能力指數
8.3. 3 計算機的應用
8.3. 4 用于注塑成型過程的特殊SPC技術
參考文獻 (劉彥昌譯,吳其曄校)
9、 特種注塑成型工藝 361-464
9.1 共注射成型(三明治式)
9.1.1 工藝說明
9.1.2 工藝優點
9.1.3 工藝缺點
9.1.4 適用材料
9.1.5 典型應用
9.2 熔芯(失芯,溶芯)注射成型
9.2.1 工藝說明
9.2.2 工藝優點
9.2.3 工藝缺點
9.2.4 適用材料
9.2.5 典型應用
9.3 氣體輔助注射成型
9.3.1 工藝說明
9.3.2 工藝優點
9.3.3 工藝缺點
9.3.4 適用材料
9.3.5 典型應用
9.4 注射-壓縮成型
9.4.1 工藝說明
9.4.2 工藝優點
9.4.3 工藝缺點
9.4.4 適用材料
9.4.5 典型應用
9.4.6 注射-壓縮成型的計算機模擬
9.5 模內裝飾和模內層壓
9.5.1 工藝說明
9.5.2 工藝優點
9.5.3 工藝缺點
9.5.4 模具設計和工藝注意事項
9.5.5 適用材料
9.5.6 典型應用
9.6 嵌件和外嵌成型
9.6.1 嵌件成型工藝說明
9.6.2 外嵌成型工藝說明
9.7 層狀(微層)注射成型
9.7.1 工藝說明
9.7.2 工藝優點
9.7.3 工藝缺點
9.7.4 適用材料
9.7.5 典型應用
9.8 低壓注射成型
9.8.1 工藝說明
9.8.2 工藝優點
9.8.3 工藝缺點
9.8.4 適用材料
9.8.5 典型應用
9.9 微注射成型
9.9.1 工藝說明
9.9.2 工藝優點
9.9.3 工藝缺點
9.9.4 適用材料
9.9.5 典型應用
9.10 微發泡成型
9.10.1 工藝說明
9.10.2 工藝優點
9.10.3 工藝缺點
9.10.4 適用材料
9.10.5 典型應用
9.11 多組分注射成型(重疊注塑)
9.11.1 工藝說明
9.11.2 工藝優點
9.11.3 工藝缺點
9.11.4 適用材料
9.11.5 典型應用
9.12 多點活動喂入注射成型
9.12.1 工藝說明
9.12.2 工藝優點
9.12.3 工藝缺點
9.12.4 適用材料
9.12.5 典型應用
9.13 推-拉注射成型
9.13.1 工藝說明
9.13.2 工藝優點和缺點
9.13.3 適用材料
9.13.4 典型應用
9.14 粉末注射成型
9.14.1 工藝說明
9.14.2 工藝優點
9.14.3 工藝缺點
9.14.4 典型應用
9.15 反應注射成型
9.15.1 工藝說明
9.15.2 工藝優點
9.15.3 工藝缺點
9.15.4 適用材料
9.15.5 典型應用
9.16 樹脂傳遞模塑和結構型RIM
9.16.1 工藝說明
9.16.2 工藝優點
9.16.3 工藝缺點
9.16.4 適用材料
9.16.5 典型應用
9.17 流變成型
9.17.1 工藝說明
9.17.2 工藝優點
9.17.3 工藝缺點
9.18 結構泡沫注塑成型
9.18.1 工藝說明
9.18.2 工藝優點
9.18.3 工藝缺點
9.18.4 適用材料
9.18.5 典型應用
9.19 薄壁成型
9.19.1 工藝說明
9.19.2 工藝優點
9.19.3 工藝缺點
9.19.4 適用材料
9.19.5 典型應用
9.20 振動氣體注射成型
9.20.1 工藝說明
9.21 橡膠注射
9.21.1 橡膠成型工藝
9.21.2 橡膠注射工藝的硫化體系
參考文獻 (李旭東譯校,吳其曄復校)
10、 塑料制品設計 465-522
10.1 設計過程
10.2 塑料制品設計的四個結構模塊
10.2.1 原材料
10.2.2 產品設計
10.2.3 模具設計和制造
10.2.4 加工工藝
10.3 注塑制品設計準則
10.3.1 設計主要的壁
10.3.2 肋、筋和凸臺
10.3.3 凸臺
10.3.4 拐角,倒角和半徑
10.3.5 錐度和脫模角
10.3.6 凹切和孔
10.3.7 澆口和工藝考慮
10.3.8 型芯
10.3.9 避免相框特征
10.3.10 整體鉸鏈
10.4 制品設計實例
10.5 制品成本估計
參考文獻 (劉彥昌譯,吳其曄校)
11、 模擬技術 523-560
11.1 歷史背景
11.2 基本方程
11.2.1 流動模型
11.2.2 取向模型
11.2.3 傳熱模型
11.2.4 本構方程
11.3 數值方法
11.3.1 有限差分法
11.3.2 有限元法
11.3.3 邊界元素法
11.4 簡化計算
11.4.1 基于有限差分的計算
11.4.2 基于實體模型的計算
11.4.3 基于模具的計算
11.5 高級計算
11.5.1 商業軟件
11.5.2 特殊計算
11.6 注射-壓縮成型
11.6.1 熱塑性材料的注射-壓縮成型
11.6.2 熱固性材料的注射-壓縮成型
11.7 全三維建模及其假定
11.8 成型過程的優化
11.8.1 澆口優化
11.8.2 主動過程控制
11.9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劉彥昌譯,吳其曄校)
12、 加工過程的故障檢修 561-624
12.1 故障檢修簡介
12.2 故障檢修指南
12.2.1 故障檢修表
12.2.2 橡膠注塑過程的故障檢修
12.2.3 關于故障檢修的重要討論
12.3 工藝和加工過程故障檢修
12.3.1 工藝技術的意義
12.3.2 注塑過程和傳感器
12.3.3 壓力傳感器
12.3.4 溫度傳感器
12.3.5 工藝過程監視
12.3.6 自動故障檢修
12.3.7 實驗設計
12.3.8 實驗的因子設計
12.4 結論
參考文獻 (吳其曄譯校)
13、 材料問題的診斷處理 625-734
13.1 成分問題
13.1.1 聚合物的診斷工具
13.1.2 填料、增強劑的診斷工具
13.1.3 添加劑的診斷工具
13.2 分子量問題
13.3 性能問題
13.3.1 材料選擇程序
13.3.2 填料的使用
13,3,3 載荷下的曲撓溫度
13,3,4 沖擊性能
13.4 粘彈性的簡要討論
13.4.1 玻璃化轉變
13.5 結論
參考文獻 (王新、王兆波譯,吳其曄校)
主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