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課題組蔣茹博士題為“Adsorptive removal of anionic azo dye by Al3+-modified magnetic biochar obtained from low pyrolysis temperatures of chitosan”的研究論文被《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ESPR)》接收。蔣茹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臺州學院為該論文的第一署名單位和通訊單位。ESPR是一份同行評議的國際期刊,廣泛關注環境科學和相關學科的各個領域;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個跨學科交流的平臺,2021年影響因子為5.190,JCR分區二區。
本研究通過將磁性磁赤鐵礦γ-Fe2O3納米顆粒和硫酸鋁[Al2(SO4)3]引入在低熱解溫度下獲得的殼聚糖衍生生物炭(CB)中,制備了磁性γ-Fe2O3/Al3+@殼聚糖衍生的生物炭(m-Fe2O3/Al3+@CB)。m-Fe2O3/Al3+@CB用于去除典型的陰離子偶氮染料(剛果紅,CR)。系統研究了初始CR濃度、接觸時間、初始pH值、背景電解質和溫度對m-Fe2O3/Al3+@CB吸附CR的影響。與磁性殼聚糖生物炭的比較(m-Fe2O3@CB),m-Fe2O3/Al3+@CB在更寬的pH值范圍(pH 1-7)和背景電解質存在下表現出優異的性能。Al3+的引入是改善磁性殼聚糖生物炭性能的有效方法。m-Fe2O3/Al3+@CB的高CR吸附量(636.94 mg g-1)可能是絮凝/凝聚物協同作用的結果。這些結果表明,m-Fe2O3/Al3+@CB由于其高吸附容量和方便的磁回收,以及對廢水中共存陰離子更強的抗干擾能力,是有效去除水溶液中有機染料的潛在吸附劑。
本研究得到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Grant No. LTY21B070001)、臺州市科技計劃項目(No. 22gya08)和臺州學院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18JQ001)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