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下行趨勢難以改變
輸美紡織品配額既然是“聲名狼藉”,本月底到期取消后是不是就意味著重現(xiàn)2005年一樣的井噴大觀?記者連日來與業(yè)內人士交流中得到的并不是這樣美好的圖景。
分析認為,輸美紡織品取消后的整體影響并不大,井噴不會再現(xiàn),但小企業(yè)會迎來利好。“小企業(yè)迎來利好”主要指一些以往需要購買配額的小企業(yè)今后可以省下一筆配額購買費用,過去繞道東南亞的企業(yè)明年也可以直接進入美國,降低了出口費用。
2008年上半年,我國出口到美國的紡織品是66.7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5.70%。今年上半年中國設限的21類輸美紡織品服裝配額的平均使用率不足20%。截止到12月初,美國海關統(tǒng)計的輸美紡織品清關率只有58%,也就是說相當部分的紡織品配額并沒有使用完。
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市場需求的急劇萎縮。今年11月份第104屆廣交會服裝成交17.7億美元,同比下降27.8%。黃埔海關最新統(tǒng)計的東莞地區(qū)11月紡織品出口額為3.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0.8%。美國最新監(jiān)測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出現(xiàn)了下降,這些也都反證了敖卓團的判斷。配額是否取消如果放在以往可能顯得非常重要,但是由于金融危機的沖擊所造成的美國需求持續(xù)下降,可能使井噴現(xiàn)象不再。
市紡織服裝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陳耀華曾向東莞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和東莞絲綢進出口公司負責人了解過情況。“從兩大對美紡織品出口公司反饋的信息來看,年底幾個月往后訂單都沒有太大變化。”陳耀華也認為配額的取消長期看是利好,但短期內輸美紡織品出口不會因此而徹底逆轉,“主要是來自美國的需求和訂單已經不足了”。
出口競爭國聯(lián)手展開“大圍剿”
美國市場無法支撐配額取消后的井噴,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其他國家對“中國制造”的“大圍剿”也使這種配額取消后的出口“大躍進”看起來是非常渺茫。
輸美紡織品配額雖然本月底到期了,但美國除了可以拿《反傾銷法》和“201條款”對中國紡織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之外,還可以訴之于“特別保障措施”對中國廉價的紡織品說不。這種擔憂并不是多余,早在2007年11月,美國政府就曾動用該協(xié)議,以“干擾市場”為由,對中國產針織布、胸罩和袍服三類產品實施特別限制措施。
各出口國圍繞美國市場的暗戰(zhàn)也早已打響。財經網最近就報道,10月初,柬埔寨、墨西哥、菲律賓、南非等17個國家的紡織服裝組織也集體致信美國國會領導人,敦促美國政府明年延續(xù)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貿易救濟調查。
在美國市場上,墨西哥是中國服裝的頭號競爭對手,加拿大是中國紡織品的頭號競爭對手。一旦中國面臨的外部貿易環(huán)境發(fā)生突變,這些國家完全有能力迅速填補中國留下的市場空間。所以配額取消雖好,但并不代表自由貿易從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