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入名單的意大利阿爾法橡膠公司列第四十一位,年銷售額為3.75億美元。第四十五位美國阿旺汽車配件公司,年銷售額為3.5億美元,系2006年6月從英國阿旺橡膠公司分出。第四十九位馬來西亞頂級手套公司年銷售額為3.237億美元,為日本之外第一個進入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的亞洲企業。第五十位荷蘭艾梅拉爾-貝爾技術公司為荷蘭首次進入50強的2個企業之一。在名單中消失的企業有美國GDX汽車配件公司、美國奔達可公司、瑞士金林集團等。
還有不少企業的位次是大升大降的。如瑞典SKF公司由第三十一位進到第二十四位,德國依路林-科林格公司由第三十四位進至第二十七位,德國塞爾橡膠公司由第三十八位進到第三十位,日本西川橡膠工業公司由第四十三位進至第三十五位,意大利馬奴里橡膠工業公司由第四十四位進到第三十七位,德國沃克工業技術公司由第三十三位退到第四十五位等等。所有這些,說明大部分企業是在動蕩中發展。
入圍企業戰略分析
從國家和地區看,在入圍50強的企業中,以日本企業的數量最多,達到15家,比去年增加了1家,年銷售額合計為152.6億美元。如果包括該國同等水平未上市企業則總數可達20家,年銷售額在200億美元以上。美國企業的數量次之,為13家,比去年減少了2家,銷售額為143.987億美元。歐盟內的德國有7家,比去年減少1家,銷售額為96.1億美元;瑞典2家,銷售額為48.1億美元;法國2家,銷售額為42.1億美元;英國3家,比去年減少1家,銷售額為36.3億美元;意大利2家,比去年增加1家,銷售額為7.9億美元;荷蘭新增2家,銷售額為6.9億美元;瑞士和奧地利各1家。
50強中歐盟企業最多,達到20家,銷售額為249.173億美元,分別占到企業數量與總銷售額的40%和44.6%;日本企業則分別占到30%和27%;美國企業占26%和25.76%。可見,世界上96%的生產廠家和97%的銷售額集中在歐盟、美國、日本這3個國家和地區。
從企業規模看,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企業80%的銷售收入來自汽車用品,企業多同汽車零部件、輪胎、機械等聯產。因此,企業絕大部分為跨國集團,實施全球化發展戰略。目前,世界上年銷售總收入在50億美元以上、涉及非輪胎橡膠制品業務的大型企業集團已達12家,如佛雷依登貝格公司、湯姆金斯公司、豐田合成公司、費德拉爾-莫達爾公司、SKF公司、戴納公司等;派克-漢尼芬公司、伊頓公司、ZF寶蓋彈性金屬公司的銷售總收入已超過100億美元;普利司通公司、大陸公司的銷售總收入達到200多億美元;基本保健公司的銷售總收入甚至在800億美元以上。這些企業的工廠遍及全球各地,且發展重點正在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由西方向東方(主要是亞洲)轉移。
從企業發展戰略看,最近十幾年來,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國對橡膠制品需求的急劇增加,50強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這些企業大多跟隨合資汽車企業先后落戶中國,并在附近地區建立生產研發基地,以汽車橡膠制品為中心不斷發展、擴充業務。現在,前10強中的9強企業皆已落戶中國,50強在華的企業已超過35家,共有60多個工廠,研發基地也發展到五六個之多。他們生產的重點為高檔汽車用的密封件、減震件、膠管、傳動帶以及內外裝飾材料等,已占據市場的半壁江山,形成了一股強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