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重慶MDI項目環評通過,即將落戶重慶化工園區。
“在長江尤其是三峽庫區,也是下游六省一市水源地上建巨型化工廠,是誰給的膽子?!”一時間,網民圍繞三峽庫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熱議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而巴斯夫重慶MDI項目,不過是威脅三峽庫區環境安全的眾多化工企業中的一家而已。
重慶市按其“十一五”規劃,在三峽庫區的長壽、涪陵、萬州建立三大化工基地,發展天然氣、石油、醫藥、鹽化工等產業。
據報道,目前,三個化工基地之首的重慶化工園區,已正式入駐企業70家,協議引資超過600億元,其中跨國公司16家,世界500強企業11家,上市公司19家。
在巴斯夫重慶MDI項目引發的爭議中,公眾對三峽庫區環境安全的關心、對該項目環評公示信息和程序缺陷的質疑,與重慶市有關部門對外界質疑的低調和回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月7日,媒體披露了巴斯夫重慶40萬噸/年MDI項目環評通過環保部審查,“面臨環保大考”,等待有關部門最后批準的消息,引起公眾高度關注。
巴斯夫重慶MDI項目被批準后,將落戶在三峽水庫庫尾、長江北岸的重慶化工園區之中。該園區位于重慶主城區下游53公里處的長壽區晏家街道。在重慶市政府的規劃中,重慶化工園區將被打造為西部最大的化工基地。
炙手可熱的MDI
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11月,德國巴斯夫公司在全球關閉了80家工廠。與此同時,這家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卻斥資80億元,在重慶建立年產40萬噸的MDI工廠。該項目談判持續數年、總投資金額從最初的20億元、40億元飆升到現在的80億元,足以讓人感覺到MDI這一新興化工材料無法阻擋的神奇魔力。
MDI的主要成分為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是生產聚氨酯最重要的原料。聚氨酯既有橡膠的彈性,塑料的強度,又有其他合成材料無法比擬的優點,應用廣泛。
MDI市場潛力巨大。中國目前已經成為美國之外的MDI全球第二大市場,年增長率8%以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能生產MDI的企業,全世界屈指可數,主要集中在德、美、日、中四國。煙臺萬華是中國唯一擁有MDI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高企的技術壁壘、豐厚的利潤和廣闊的市場前景,讓MDI炙手可熱。
據報道,巴斯夫重慶項目投產后,將形成年銷售產值500億元人民幣的天然氣化工集群,利稅超過100億元,可直接或間接帶動庫區25萬人就業。
但高毒性、高污染、高風險,貫穿絕大多數化工產品生產流程,是化工行業一直難以擺脫的魔咒。一個化工產品誕生,在原料采購、運輸、倉儲和生產環節,都蘊含著隱患和風險。
據綠色和平實驗室提供的資料,在MDI的一般生產工序中,需要先通過苯和硝酸的反應制造硝基苯。硝基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和氫發生反應,生成苯胺。與甲醛反應后形成重要的中間產物MDA,MDA再與光氣反應生成MDI。其中,硝基苯是易爆物質,且毒性極強,長期接觸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苯胺同樣是可以通過皮膚和呼吸系統攝入的劇毒化學品。光氣劇毒易揮發,過量吸入會導致人肺衰竭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就是因硝基苯爆炸引起的,苯和硝基苯就是罪魁。光氣則是2008年齊齊哈爾光氣泄漏事故導致18人死亡的禍首。
四川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教授艾南山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化工企業是高危險高污染行業。化工產品的工業污染處理,一直是個世界性的難題。以污水處理為例,就沒有一個一體化的模式,不同的化工產品產生的污染差異很大,需要不同的方法治理。科學家一直希望研究出一種普世解決方案,比如超臨界治理等等,但進展不大。”
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的1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民間環保人士,幾乎眾口一詞認定,化工污染和事故,毋庸置疑地威脅著三峽庫區和長江水資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