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已難查考,但現實是,這片森林就此消失,刀福生童年的記憶已蕩然無存。“以前,我們進去這個森林,根本看不到頭頂上的太陽,樹密集得不行,人都走不了幾步,野象有時也會從野象谷竄到我們這邊的大森林里來玩。”
因為村民們的抗議,幾片山地還有一個角落沒有燒盡,殘留了許多巨大的樹樁,還有幾棵粗大的依蘭香,孤單地佇立在路邊。刀福生說,因為這幾棵樹不好砍,它們才活了下來。
云南民間環保人士張正祥最早關注此事,他指出,賀孔村那些被砍掉的樹,“很多樹齡都在100至300年以上。”
“我們也知道橡膠值錢,但只敢在自留地上種幾棵,從來不敢打原始森林的主意”,刀福生22歲的表弟說。
版納的橡膠運動
并非所有人都像刀福生他們這樣想,橡膠狂熱正籠罩著整個版納。
西雙版納的州府景洪市,上世紀70年代時還是一座原始森林環繞的小城,而現在,車出景洪,無論往南還是往北,沿途看到的都是一片接一片剛放火燒掉,準備種植橡膠的林地。
在景洪市景訥鄉等車的間隙,不到半小時,就有包車司機和兩位當地人先后過來搭訕:“是來買橡膠樹的啊?我家還有一些呢。”
一位家里種了2000棵橡膠的服裝店的女老板除了邀請去看橡膠林外,還對種植和養護橡膠的知識了如指掌。
“種下第8年就可以割膠了,一直可以種40年。”女老板介紹說,因為頭7年需要技術和資金,很多農戶無力繼續投資,就會把種好的橡膠樹轉賣給膠園主。還有一些人是橡膠掮客,專門介紹外省商人來本地投資膠園。
2007年間膠價暴漲時,西雙版納許多村落幾乎把所有能種的土地都種上了橡膠。眼下金融危機后,生膠行情有些回落,但云南產生膠的中間價格仍在25000元/噸。“按現在版納的行情,一棵即將成熟的橡膠樹可以賣到200元以上,拿來自己經營的話,割完膠,再賣林,幾年就可以回本了。”女老板說。
越往景洪的南面,氣溫越高,橡膠樹開發越早,樹木越大。橡膠成為當地主要的產業,“橡膠是強縣之本”的口號鼓舞人心。
“版納州南邊全種上了橡膠,尤其是東風農場一帶。”女老板說,“很多人都發財了,開著小車,蓋著別墅,我妹妹家有幾千棵橡膠,現在也蓋了大房子。”
根據西雙版納州統計局在去年末發布的數據,預計2008年西雙版納年末橡膠面積和開割面積分別達370萬畝和186萬畝以上,較上年分別增長3.4%和5.7%。
橡膠林種植線還在向北延伸,最終,刀福生所在的景洪最北邊的景訥鄉也被圈入了橡膠盛宴。
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版納的第一塊生膠成為新中國上世紀50年代突破國際封鎖的重大勝利。從那時起,版納農場第一次掀起橡膠熱,刀耕火種后,大量的原始森林被砍伐,當時原始森林以每年1.5萬公頃的速度消失。
從1994年到2007年間,國際市場生膠價格暴漲900%以上,這刺激了版納的第二輪橡膠運動。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發表的報告稱,2000年以來,西雙版納新造橡膠林達300萬畝,全州橡膠林面積從1988年的116萬畝增加到615萬畝。
與此相伴的,是原始森林的又一波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