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增量資金積極進駐,展開激烈擴倉爭奪,滬膠持倉量顯著拓展,由1月23日的9.1萬余手顯著拓展至2月19日的21萬余手,增長幅度超過12萬手,相對幅度超過整整1倍。筆者認為,膠市目前同時受到利多利空交織影響,導致滬膠短線陷于區域性波動。
矛盾一——全球汽車疲軟和國內汽車振興嚴重對峙
目前,發達經濟體汽車行業依然陷于困境,今年全球汽車銷量將下降至5680萬輛,與去年相比減少8%。今年美國市場汽車銷量將降至1150萬輛,為27年來最低水平。今年1月,美國汽車市場1月銷量為65.6881萬輛,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7.1%。日本新車銷量僅為17.43萬輛,同比銳減27.9%。韓國5家汽車企業1月份銷售業績比前一年同期減少了34.7%。歐盟則預期今年汽車銷售將會再有20%較大幅度的下降。
國內方面,國務院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已使中國汽車業走出低谷,特別是購置稅優惠政策帶動1月份汽車銷售,今年中國汽車產銷將呈前低后高態勢,可望實現10%的增長,在國家出臺的1.6升及以下排量車輛購置稅減半等諸多利好因素影響下,中國乘用車市場已出現復蘇跡象。1月份全國汽車銷售約74萬輛,同比下降10.4%。其中,乘用車產銷與上月相比分別增長8%和4%。盡管1月份中國汽車產銷繼續出現同比下降,但利好政策的出臺顯然已開始扭轉汽車銷售低迷態勢。1月份1.6升及以下乘用車市場的銷量明顯回升。此外,利好政策亦對汽車產品結構調整起到促進作用。今年1月份排量在1.6升及以下的乘用車銷售比上月增長10.9%,比上年同期約增長2%,均高于乘用車總體的增長水平。
解析:中國汽車產業是全球汽車產業的一部分,在全球汽車產業低迷背景下,中國汽車產業局部振興,也將受到外圍負面因素拖累,中國汽車雖然國內消費可能擴展,但出口需求仍將疲軟,因此,該組多空因素對峙后,仍以偏空因素影響膠市。
矛盾二——供應縮減與偏高膠價相對峙
目前,東南亞產區和國內瓊滇產區均處于年中割膠淡季,天膠生產季節性縮減,現貨膠價出現季節性回升,現貨膠價維持在14000至15000元,對滬膠期價維持升水并構成支持作用。同時,泰國和中國分別對國內天膠進行政策性收購,導致天膠人為縮減,引發膠農嚴重惜售心態,對膠市供需關系產生偏多影響。但同時,由于國際原油市場由于需求疲軟,而持續單邊下跌,并跌破40美元重要位置,由此對天膠構成沉重壓制作用,目前相關品種合成膠價格和復合膠價格均顯著低于天膠價格,如丁苯膠和順丁膠價格分別陷于11000至12000元和12000至13000元區域,而復合膠1400美元/噸價格,如果按照5%的進口關稅換算的進口成本也不足12000元,顯著低于國內天膠期現兩市價格,因此,滬膠期價可能被高估,回調壓力將漸趨沉重。
解析:雖然天膠供應受自然和人為雙重因素而縮減,但由于天膠價格明顯高于合成膠價格,導致天膠部分需求消費被合成膠替代,由此而抵消供應縮減利多,更何況,1季度末2季度初,國際國內天膠生產將逐漸由淡季轉變為旺季,天膠生產供應逐漸增加,而原油依然低迷。該組矛盾對峙后,同樣以利空因素壓制膠市告終。
矛盾三——中國因素淡化與國內庫存維持低量相對峙
盡管近期有消息說,中國進口買盤仍在國際膠市采購天膠,數量不詳,但1月份進口量大幅縮減65%至6萬余噸,滬膠庫存量維持在6萬噸左右,未有大幅增減。
解析:國內天膠進口大幅縮減,說明國內需求消費處于嚴重疲軟態勢,對滬膠上漲構成沉重阻力作用。盡管滬膠庫存量維持在6萬余噸規模,未有明顯增加,但實際上6萬噸規模對于滬膠庫存量1至10萬噸長期增減區域而言,恰好處于中值軸線,而目前時值國內產膠停割期,天膠需求消費主要依賴國內庫存和進口滿足,如果國內需求消費強勁,尤其是5號標膠消費旺盛的話,則6萬噸庫存量將停割期明顯縮減,而目前庫存量持續維持該水平,足以說明國內用膠需求消費疲軟,尤其是5號標膠消費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