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業是德國支柱產業之一,2008年4季度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步加深,產量、銷售額等急劇下降,目前影響仍未見底,根據調查,2008年德國化工行業從業人數超過43萬人,比去年下降0.5%,預計2009年的德國化工產品銷售額將比今年下降1.5%。
蒂森克虜伯、巴斯夫刮起“瘦身風暴”
總部設在杜塞爾多夫的蒂森克虜伯集團是世界最大的工業技術集團, 位列全球500強第88位。今年6月,集團經受了一場“瘦身風暴”。在這次瘦身中,公司總部原先的5個部門裁并成技術、服務、生產3個部門,光集團董事就裁掉了3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瘦身后的技術部負責人卡斯騰·克魯斯介紹,此輪危機對汽車和機械制造影響很大,而蒂森克虜伯主營業務就是為這兩個行業提供重點零部件和技術,因此受到拖累,在2008-2009財務年度,訂單下滑25%,利潤銳減,虧損成為定局。在這樣的形勢下,蒂森克虜伯適當地全球收縮,這也直接導致了在江寧的曲軸基地推遲開工。
危機中另一個受影響較大的是全球的石化行業,巴斯夫首當其沖。去年年底有報道稱,巴斯夫不得不暫時關閉全球約80家工廠,德國總部裁員5000人。巴斯夫總部的一位負責人艾樂先生表示,巴斯夫的業務量確實減少了20%,并且采取了限產和裁員的措施。
創新成為企業復蘇的核心政策之一
不過,經歷百年風云和多次經濟危機歷練的德國大企業畢竟不同尋常。除了裁人限產等應急措施之外,每家企業都已經制定了應對危機的中長期戰略,并且正在堅定不移地實施。
保持技術領先是復蘇的核心政策之一。在蒂森克虜伯瘦身重組中,全集團54%的工程師都被集中到新的技術部。“為了保持行業內的優勢,我們必須把研發力量集中起來,每天都創造出許多實用的發明和專利。”卡斯騰·克魯斯說。
在西門子的2008財政年度,總銷售額的4.9%約38億歐元用作研發。西門子首席戰略官布什說:“創新是我們的生命線。去年我們有8200項發明和55000項有效專利,專利數量在歐洲排第3、美國排第11。這是我們的核心優勢,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保持下去。”
以生產化工新材料聞名的瓦克集團,在2008財政年度,甚至把40%的利潤投入到研發中去,開發新產品……可以說,德國大企業為了保持技術領先,幾乎是投入了一切可以投入的。
大眾、巴斯夫、西門子瞄準新產品、新領域
拓展產品和服務的新領域也是德國大企業的長期戰略。大眾汽車全球總裁文德恩表示希望到南京來考察,打動他的正是南京支持新能源汽車研發和試點的決心。經過這一輪的危機,大眾更加急迫地希望開辟新能源汽車這個新領域。
在巴斯夫總部,特地從南京飛回總部的揚巴公司總裁布銘邦親自陪同南京代表團
觀了巴斯夫的“三升房”(即經過改造后達到每戶每個冬天消耗三升油的老房子)和“一升房”(即新建的每戶每個冬天消耗一升油的節能住宅)。“我們非常愿意在中國推廣建筑節能產品。這個領域未來市場前景廣闊。”布銘邦說。
長期以來,在德國經濟中,工業始終保持在30%左右。過去不少人認為這是德國產業結構落后。但現在,強大的工業基礎和雄厚的技術實力恰恰成為德國企業應對此次危機的有效手段。身陷危機,德國人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