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才第二年的ST鈦白(002145)(002145)被迅速ST,衰變神速。
11月19日,ST鈦白發布董事會決議公告,稱同意公司大股東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下稱信達資產)、中核四○四有限公司與江蘇金浦集團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本次重組為ST鈦白的第二次救贖。此前,信達資產曾于2008年11月與天津臨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謀劃重組,但終因擬注入資產方的其他股東不同意放棄優先購買權無果而終。
全球鈦白粉需求自2008年11月開始復蘇,目前已呈現產品價格大幅回升、整個行業產銷暢旺的景氣跡象,而ST鈦白依舊奄奄一息。其2009年第三季度報告中預測,今年全年仍將虧損1.1億-1.2億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令ST鈦白僅在上市一年后便陷入生存危機,乃至需要依靠實施重大資產重組方能為其找到新的出路呢?
ST鈦白病危
于一片違規上市質疑聲中,ST鈦白從舉步維艱的2008年步入危機四伏的2009年。
2008年,由于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產品成本與售價倒掛,ST鈦白開始陷入經營虧損境地,當年“5·12”四川大地震令其雪上加霜,由于公司主要原材料鈦鐵礦供應一度中斷,迫使公司一條生產線從2008年5月一直停產至2008年10月。
好景不長,ST鈦白生產線僅在全面恢復生產兩個月后再度宣告停產。
ST鈦白二度宣告停產之時,恰為全球鈦白粉市場需求復蘇的起點。
全球鈦白粉巨頭杜邦鈦白科技(DuPontTitaniumTechnologies)于2008年10月初宣布,鑒于全球市場對鈦白粉產品的需求不斷走強以及原材料、能源以及物流成本的高價位運行,不得不通過提價的措施來確保全球市場的正常供應,自2008年10月1日起,杜邦鈦白粉產品的售價將在原有基礎之上每噸再上調150美元。
可是,ST鈦白因流動資金周轉困難,只得在行業復蘇黎明前停產檢修,此次停產檢修的時間長度超過了以往歷次,一直持續到2009年7月。
在2008年12月20日至2009年7月24日長達7個月的停產期間,每月虧損約1200萬元。雖然,ST鈦白生產線于2009年7月24日開車復產,公司的兩條生產線只有200#生產線復產,且產能只達到實際產能的53.85%。
此時,ST鈦白的持續經營能力變得弱不禁風。公司宣稱,由于流動資金緊張,從生產線投料到出產品需15天左右的時間,產品銷售到回款還需45—60天時間,如果產品銷售及回款周期出現變化,將會導致資金鏈再次斷裂,生產線有可能再次停產。同時向投資者發出風險提示,“由于公司目前只有一條生產線復產,且受到流動資金短缺的制約,這些情況表明我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其實,早在今年二月,ST鈦白已在2008年業績快報中暴露公司的窘境:進入2008年四季度后,公司流動資金周轉困難,無法維持生產線滿負荷生產,預期產量無法完成。
為什么上市一年的ST鈦白,在第二個年頭就突遭資金鏈多次斷裂的厄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