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套現抽血
記者調查發現,ST鈦白上市后,除了募集資金大量歸還銀行貸款外,更與大股東信達資產回收其長期借款有關。
2007年7月23日、24日,ST鈦白公開發行6000萬股,發行價為5.58元/股,募資總額為3348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募集資金凈額為31443.83萬元。
然而,這筆可供企業發展壯大的資金,在2007年被用于歸還銀行借款和大股東信達資產的長期借款(按照原先安排,這筆長期借款是到2012年3月1日分期支付完畢)。
據ST鈦白招股說明書,募集資金到位后,原計劃用于二期項目的投資將用于歸還二期項目占用的銀行借款。
ST鈦白2007年年報顯示,公司歸還銀行短期借款從2006年12月30日的2.45億元減少至1.21億元,歸還短期借款金額為1.24億元,長期借款則從當年年初的2.15億元猛降至6000萬元,長期借款的還款金額為1.95億元,長短期借款還款合計金額達3.15億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資金賬戶余額僅為6213萬元。
2007年年末,ST鈦白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余8775萬元,未來一年內到期的流動負債卻高達3.63億元,而其當年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僅為3788萬元,即使在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金額最高的2006年,公司經營活動能夠取得的凈現金流入也只有1.06億元。
在這樣的情形下,公司大股東信達資產與ST鈦白在2007年12月29日,簽署《債務重組合同》,雙方約定在2008年1月20日前足額償還相應款項4837.7萬元,則信達資產同意豁免公司的其余債務4000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ST鈦白歸還信達資產的相關款項為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長期無息借款,按照上市前的債務還款計劃需要到2012年3月1日才支付完畢。
在ST鈦白發行上市前,公司已在2003年3月1日—2006年3月1日三年間分期向信達資產償還了1442萬元長期借款,未還長期借款金額為8837.8萬元。
信達資產此舉大有一箭雙雕的功效,一方面趁上市公司尚有還款能力,及時將債務變現,另一方面,ST鈦白2007年主營業務利潤虧損3463萬元,通過債務重組粉飾業績報表得以免除其保薦上市的公司當年上市當年虧損之責任。
歸還完大股東的長期借款后,ST鈦白2008年資產負債表中,長期借款為零。4.9億的負債總額有4.88億為流動負債,其資產負債結構之畸形令人震驚。
據悉,ST鈦白提前歸還信達資產4837萬元長期借款屬于先斬后奏。
于2007年12月31日前已經付清信達資產4837萬元全部款項的ST鈦白,卻于2008年1月18日才提交股東大會討論通過。
既然公司已把錢如數支付給了大股東,在股東大會上提交債務重組計劃討論有什么意義?
這到底是不是大股東與保薦人同為一人的風險爆發呢?
最具諷刺的是,信達資產作為大股東,在2008年1月2日為上述債務重組發表了本質并不獨立的《保薦人“獨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