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過濾用紡織品的能耐,全國特種合成纖維信息中心主任羅益鋒引用了日本業界這樣一個比喻,一根碳纖維一不小心掉進了湖水里,卻讓研究者意外獲得了治理水環境的有效方法。
據稱,近幾年日本發展了利用碳纖維的特殊功能來實現江河湖海及工業污水凈化的水環境治理,雖然原理尚未清楚,但事實上水里的微生物都喜歡附著在碳纖維上,因此可以通過反復吸引改善水環境。
其實,這只是過濾用紡織品應用的全豹之一斑。除此,還有鋼鐵、煤炭、鋁礦、水泥乃至汽車、食品更多行業需要各種各樣的過濾材料,這也就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大有可為之處。
這個領域值得探索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講到,過濾用紡織品歷史悠久。如今,技術進步和使用需求使過濾紡織品的產品品種大幅躍升。例如,一般造紙機速度低于500米/分,高速造紙機可增加到1200米/分甚至更高,造紙毛毯則要承受一般情況3倍以上的拉伸力,要承受摩擦、磨損和疲勞,還要承受更大更快的壓榨力,造紙毛毯的使用壽命就縮短到幾個小時。再例如,各種工業微細粉塵的過濾收集,許多產業液體的微粒過濾以及污水處理廠的水質過濾等。
用姚老的話講,使用過濾用紡織品,不僅保證了許多產業的產品純度和質量,而且為環境保護和“碧水藍天”計劃的實施,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和物質基礎。
在2009中國過濾用紡織品創新發展論壇上,大家也都滿懷有不盡相同的目的和期待。上海潔潤絲紡織品工業有限公司的吳經理說,他們有一種竹碳纖維產品,一直應用在服裝和家居品中,偶然有客戶將此竹碳纖維用于過濾材料,卻發現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氣味,公司由此探索竹碳纖維在過濾非織造布中的應用。他思索著說,雖然想法還不夠完善,希望接觸過濾產品生產和應用的企業尋求研發合作。
石家莊常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是棉紡織優勢企業,在發展戰略中有意新上產業用紡織品項目,公司技術中心的梁女士就是來聽聽這個產業的情況。她說,也參加過之前舉辦的土工合成材料論壇,現正在多方調研,希望選中一個好項目。
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紐士達間位芳綸纖維,目前年產量已經達到4300噸,它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產商。公司董事長孫茂健表示,紐士達間位芳綸的優良性能逐漸被業界認可,目前在多領域應用的推廣很重要。
低碳經濟的撬動點
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08年過濾用纖維用量達到37.69萬噸(包括香煙過濾嘴26萬噸),按產業正常發展速率估計,到2011年加工總量將達到45萬噸左右。而過濾用紡織品2008年產量已達41萬噸,同比增長12.64%。而隨著國家用于控制環境污染的投資日益加大,過濾材料在我國具有很大的市場,有估算稱2010年我國環保產業的年收入總值將達8800億~1000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