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中國染料行業產值、銷售收入均大幅下降,業內企業經營困難,一些小企業處于破產邊緣,行業需要徹底洗牌,一批企業將被淘汰。
據12月15日報道,2009年上半年,中國染料行業工業總產值完成106.7億元,累計同比下降28.5%;產品銷售收入完成99.7億元,累計同比下降36.6%;出口創匯4.66億美元,同比下降29%。如此大的下滑幅度,在中國染料工業發展的歷史上從未有過,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下半年,行業雖呈現企穩回升態勢,但回升速度緩慢、低價競爭加劇,染料企業都在苦拼價格。20%的企業經營狀況十分困難,一批小企業已處于破產邊緣。
1現狀:利潤萬元變百元,出口成了負增長
“染料企業都在苦苦撐著,現在的市場就是在拼價格。”生產活性染料的江蘇申新染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孫國強說,“2009年還不如2008年,2009年的價格跌得太低,利潤根本就沒有了。原來每噸可以賣4萬多元,現在3萬元都賣不動了。2009年我們公司的口號是穩定市場,盡量做到不虧。能不能掙錢先不考慮,不要因為掙錢把客戶給掙跑了。”
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染料企業,年產染料10萬多噸,同時也是染料行業惟一的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染料事業部品管部部長阮華森說:“20世紀七八十年代,北京染料廠每個月染料的產量是30噸,最多的時候也就50噸。龍盛現在一天的產量就有200多噸。當時北京染料廠做一噸染料的利潤在1萬到5萬元,而我們現在做一噸染料只有幾百至一千元的利潤,實在是太低了!”
“目前肯定是供大于求,雜七雜八的牌子太多。做染料的企業太多,生產總量太大了。”吳江科威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福明用了3個“太”來形容染料行業當前的困境。
中國染料工業協會秘書長田利明表示,目前染料市場產需矛盾比較大,處于產大于銷的局面,所以帶來的問題就是價格的惡性競爭。產品都雷同,一雷同就有價格競爭。“現在染料的附加值、利潤率和價格都比較低,這種情況是不合理的。”田利明告說,染料從發明以來就是高附加值、高利潤率、高價格的精細化工產品。1993年以前,中國處于計劃經濟時期,國家征稅實行的是產品稅,計稅方法是按照銷售額來計稅。一般化工產品都是10%的稅,而染料法定是18%的稅,最高的時候曾達到過21%。染料的高利潤率可見一斑。但隨著行業的迅猛發展,產能擴張較快,引發了市場的無序競爭,才把染料價格拉了下來。
“2009年染料出口負增長已成定局,預計降幅會到15%。”田利明肯定地說,2007年,染料出口量28.4萬噸,增長了13%。2008年,染料出口23.6萬噸,同比下降了17%。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2009年,由于內需的拉動,染料生產總量基本上是持平略有下降,但出口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上半年出口10.6萬噸,同比下降28%。進入第三季度盡管市場呈現回暖態勢,出口量環比有些回升,但仍沒有實現同比增長。
目前染料經銷商的日子也不好過,有的改經營其他產品,有的索性關門歇業。一家位于石家莊某化工市場以經營染料為主的店鋪在關門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