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企業有困難就會想到找政府,此時政府要有所作為,為企業排憂解難,出臺政策,創造寬松的企業發展環境,讓更多的奇跡誕生。例如,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許多中小企業的原始積累資金大多用于固定資產投入,有的企業還用短期貸款用于固定資產投資。沒有發生經濟危機時,企業原本不差錢。發生金融危機后,許多客戶差錢了,市場需求萎縮了,使企業資金周轉速度變慢了,導致了資金緊張。所以,要對企業進行排比,對生產正常、有客戶、有市場的企業,政府引導開展銀企合作,組建擔保公司,幫助這些企業渡過難關。目前,南通每個市(縣)都有地方財政參與投資的擔保公司。政府有信心,銀行才能有信心。
政策出臺后還要看落實效果,要與企業加強溝通,對采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善于總結,再適度調整政策,保持政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
同時,要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行業協會要樹立從“有為–有位–有權”的思想和發展路徑,多了解和掌握企業的真實情況和行業動態,代表企業向政府反映基層呼聲。發揮為中小企業提供資信調查和信息咨詢方面的作用,探索授予行業協會對企業申請財政金融機構扶持資金的初審權,加強行業協會與銀行等信貸機構的對接。希望行業協會拿出有質量和參考價值的調研報告,政府可以向協會購買服務,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政會分開。
第四,重視規劃,要有遠景目標。紡織工業振興規劃的出臺為南通的紡織工業振興,調整產業結構,突破產業鏈“瓶頸”提供了機遇。目前,南通市經貿委正在做好三年調整規劃與江蘇省的規劃對接,一方面讓省里的規劃更加完整,另一方面也要完成自身的規劃,讓企業對出臺的政策增強信心,并在規劃中找到發展方向。我們提出在今后三年里,南通紡織工業銷售收入每年平均遞增15%以上,到2011年,紡織服裝的銷售收入達到2100億元以上;每年項目投入150億元左右(2008年紡織工業投入是205億元),進行老企業技術改造,開發紡織服裝新的領域,目前手中已經有了一些項目,相信這個目標計劃能夠實現。這是因為,不僅南通紡織的銷售利潤率高于全國水平,而且產銷率達到99%以上,有市場需求就有發展空間。在全國紡織品交易平臺上,南通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如家紡市場的產業鏈配套服務齊全,還有南通的人才、地理位置、交通環境等都為南通紡織的進一步提升創造了條件和空間。
企業要與政府開展深度合作,要創造條件按規劃推進實施,如目前正在實施的印染企業退城進園項目的合作就能實現雙贏。企業通過退城進園獲得資金,可對廠房設備進行更新,產品結構進行調整,提升企業發展的空間;政府通過該項目,可以減少城市污染源,提高環境質量,向全市人民有好的交代。所以,結構調整需要政府引導,企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