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外石化產品低價傾銷造成的損害,企業要注意適時提起反傾銷調查來保護自身權益,政府部門也應簡化立案程序、加快立案速度,為受損產業及時提供保障。
從聚乙烯醇、氨綸,再到石油管材,我國石油石化行業屢屢成為國外反傾銷訴訟的“主角”。面對國外企業向我國低價傾銷的不合理競爭行為,我國也舉起了反傾銷的“利劍”。6月24日,商務部發布2009年第35號公告,決定自即日起對原產于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的進口甲醇的傾銷、傾銷幅度及其對中國內地甲醇產業的損害及損害程度進行調查。
“我國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是應對貿易保護的有效手段。”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教授表示。據悉,通常情況下本反傾銷調查應在一年內結束,即于2010年6月24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10年12月24日。
低價傾銷
2006年,我國超過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成為全球最大的甲醇生產國。同年,我國超過美國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甲醇消費國。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共進口甲醇143.4萬噸,同比增長70%,達到2003年以來的最高值。而今年以來,甲醇進口量更是迅速飆升,1~4月累計進口量達到224.7萬噸,同比增長838.3%。
在進口量急速上漲的同時,國內甲醇的產量卻在急速下降。今年1~4月,國內甲醇表觀消費量增幅高達51.5%,但是前5個月國內甲醇的產量卻下降了11.2%。
“我國每年大量進口的甲醇,給國內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尤其不利的是,目前國內甲醇產能過剩的形勢正在惡化。”兗礦煤化供銷有限公司甲醇部副部長顓孫玉柱這樣表示。據預測,到2015年,國內甲醇產業生產能力將達到4000萬噸,而消費量在3500萬噸左右,產品過剩為500萬噸左右。
“國外甲醇生產企業利用資源優勢,低價大量出口給中國,具有較明顯的搶占中國市場的意圖。”國內主要的甲醇生產商浙江晉巨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該公司也是此次提出甲醇反傾銷申請的14家支持企業之一。
據悉,中東地區的甲醇生產主要采用天然氣生產工藝。該地區天然氣價格折合人民幣約為1.026元/立方米(含稅)。此外,為了鼓勵發展化工工業和出口,政府還普遍給予稅收優惠政策,所以其實際成本約0.8元/立方米。
浙江晉巨化工有限公司曾經算過這么一筆賬:如果生產一噸甲醇需1000立方米天然氣,那么天然氣制甲醇完全生產成本折合人民幣約為1100~1200元/噸,進口商港口貨價約1500~1600元/噸。而我國主要采用煤制甲醇的生產工藝,據顓孫玉柱介紹,目前國內甲醇行業平均生產成本為1850元/噸。
不得已,在國外進口甲醇的巨大沖擊下,國內甲醇價格自去年10月份以來持續下降,到去年末已跌破絕大多數企業的生產成本,形成嚴重的價格倒掛。“公司現在連邊際成本都收不回來,只要開工就意味著全面虧損。”浙江晉巨化工公司市場主管陳興良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