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北美鋼鐵工人聯合會(USWA)起訴書中稱,過去5年中,美國輪胎進口量增長了近兩倍,而國內消費輪胎產量縮減了25%以上,中國輪胎就占據了美國市場17%的份額。按照貿易法第421條規則,要求允許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輪胎數目削減一半以上,從去年的4600萬條減至2100萬條。并敦促奧巴馬對進口中國輪胎實施限制。中國商務部已派人赴美進行應訴,最終結果將會在7月中旬公布。
目前中國輪胎年出口量占總產量(5.5億條)的一半(2.8億條)以上,而北美地區的銷量就占國內輪胎總產量的1/4即為(1.4億條)。按照2008年產量計算,如果削減中國輸美輪胎半數產量,那么就意味著中國會出現近12%的剩余輪胎產能,即出現6600萬條的巨大過剩量,美國市場對中國輪胎出口影響巨大,由此中國輪胎出口可能遭遇反傾銷,對東京膠和上海膠均產生重大利空作用。
另外,巴西外貿委員會6月18日也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客車和貨車輪胎征收反傾銷稅,未來將可能對進口自中國的輕型轎車輪胎征收反傾銷稅。據報道,在過去的6個月里,巴西已經對中國生產的規格為20、22、22.5英寸的客、貨車輪胎征收每公斤1.33美元的“臨時”反傾銷稅。而18日做出的決定則將這項反傾銷稅正式化,從2009年6月18日起生效,有效期為5年。
另據商務部7月1日消息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6月29日決定對中國輪胎采取特保措施,征收3種特別關稅。該委員會于6月18日做出肯定性裁決,裁定中國低價輪胎擾亂美國市場。6月29日,其建議奧巴馬總統對進口中國低成本輪胎實施3種額外關稅,并稱進口中國輪胎正傷害到美國的輪胎產業。根據美方公布的特別關稅方案,其第一至第三對自中國進口輪胎額外征收的關稅分別為55%、45%、35%。該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采取上述關稅水平將是對擾亂美國市場的補救。
中國商務部7月1日已敦促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駁回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的對進口中國輪胎征收附加關稅的建議,商務部指責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上述建議缺乏事實根據,并表示中國對美出口的輪胎并未擾亂市場秩序。商務部表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建議可能會向美國和國際社會發出錯誤的貿易保護主義信號,并制造更多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摩擦。公告稱,這將對中國的外貿環境和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商務部還稱,中國保留將該案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權利。
綜上所述,一旦中美爆發包括輪胎在內的橡膠制品的貿易摩擦,將對全球膠市產生重大利空影響,如果奧巴馬總統9月份否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肯定性裁決,又將反過來對全球膠市產生恢復性的溫和利多作用,由于該事件尚未有最終定論,因此滬膠盡管短線遇阻回落,但中期仍將維持區域性震蕩整理走勢,單邊持續性深幅重挫行情恐難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