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日前發布的報告說,盡管今年上半年,全國石化行業生產同比降幅收窄,環比逐月增長;部分主要產品需求回升,價格總體回穩;效益下降減緩。但是,行業經濟仍未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運行的基礎尚不穩定。
上述機構警告說,在表面數據向好的背后,實際上也掩藏著不少問題。比如,貨幣政策實際上對經濟作用并不明顯、實際消費持續惡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
回穩基礎薄弱
中國石化協會分析認為,全行業未走出危機的原因是:目前部分行業開工率不足;石化市場總體需求疲弱;出口形勢嚴峻,部分石化產品受進口沖擊較大。經濟運行中還面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
該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行業實現總產值(現價,下同)2.9萬億元,同比下降10.6%,降幅比1~5月收窄0.6個百分點。2月-6月,全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行業產值3050.2億元,同比下降41.3%;煉油行業產值7600.6億元,同比下降15.7%。其中6月當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行業產值同比下降39.3%,環比增長9.3%;煉油行業產值同比下降11.5%,環比增長7.2%。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已經加快了成品油價格調整的節奏,這使得企業效益并因此而得到改觀。今年前五個月,煉油行業扭虧為盈,去年同期虧損568.31億元,今年盈利453.91億元。
整個上半年,經濟效益降幅縮小,部分領域扭虧為盈。全行業低位企穩回升的跡象明顯。今年前5個月,全行業實現利潤1566.73億元,同比下降30.93%,降幅比前2個月縮小25.47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22352.1億元,同比下降13.03%,降幅比前2個月縮小6.67個百分點。
不過,國內石化市場總體需求疲弱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化工產品價格總體水平仍在下行之中。上半年,國內石油表觀消費量同比仍下降約3%,其中原油下降1%,成品油下降2.6%;乙烯表觀消費量下降3.2%;涂料下降8.2%。國內石化市場總體需求不足,價格仍在低位徘徊。
此外,盡管前5個月行業利潤有明顯回升跡象,但降幅仍然超過了30%。其中油氣開采行業利潤同比下降75.8%;無機原料制造和磷肥行業全面虧損,多數行業在虧損的邊緣。二是部分行業開工率不足。部分產品庫存居高不下。由于石化市場需求疲弱,一些行業產品庫存有增加的趨勢。如,截至6月末,磷肥行業二銨的企業庫存量高達169萬噸,同比增長1.3倍;成品油庫存同比增加43.5%,環比增加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