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不愿政府制裁
聽證會一共安排了9組證人出席作證。但一個特殊情況是,這場官司的直接“受害者”美國輪胎企業卻沒人出席聽證會。聽證會一開始,美國國務院的官員就向USW發問:為什么美國輪胎企業沒有參加特保訴訟?此后商務部和勞工部的官員也反復就此問題發問。
事實上,由所謂代表工人利益的USW提出的特保申請,沒有得到任何美國輪胎制造商的支持。
據相關人士透露,實際上,在中國輸美輪胎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美國制造商在華工廠生產或在華貼牌生產,特保案不符合美國制造商的利益。但由于當前輪胎工人正在進行勞資談判,美國制造商面臨強大壓力,因此選擇三緘其口。
而美國輪胎經銷商的代表、德爾·納特公司總裁詹姆斯·梅菲爾德在聽證會上指出,USW強調的是就業問題,但假如政府接受制裁建議,“在營銷領域將有數千美國人因此失業,而制造業領域也不會因此產生新的就業崗位!彼忉屨f,這是因為,美國的輪胎制造商已經不再生產低端輪胎產品,他們不會因為中國輪胎進口受阻而開啟新的生產線,經銷商只能轉向韓國、巴西、墨西哥等第三國,這在短期內會造成市場混亂。
梅菲爾德表示:“我們從他們(限制進口中國輪胎)的提議中得不到任何利益!盪SW則爭辯說,此次實行保障措施是為了保證美國的就業崗位并且確保中國企業不會沿著“價值鏈”上升進而占領美國高端輪胎市場。
中方代表據理力爭
中方受到關注的是中方聘請的辯護律師、美國商務部前助理部長戴維·斯普納,和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文英。徐文英會前向媒體透露,她抵達美國后用三天時間接觸了美國貿易、商務、財政、外交部門的官員,發現情況比原來預想的復雜。一直到聽證會的前夜,她還在反復修改出席聽證會所用的證詞。
針對USW將“原罪”推給中國輪胎的做法,徐文英反駁說,美國輪胎工廠關閉的原因并不是中國輸美輪胎增加,而是因為美國輪胎制造商采取產品升級戰略,放棄了利潤較少的低端輪胎市場,而中國輪胎大多是低端產品,并不構成對美國輪胎的威脅。如果奧巴馬政府決定征收懲罰性關稅,無疑會有效地切斷中國輪胎對于美國市場的供應,因為中國輪胎企業在美國市場上的利潤已經是非常低的了。
美國輪胎市場采取分級銷售:一級輪胎,是指那些品牌大、價格高、利潤高的輪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知名品牌普利司通、固特異以及米其林輪胎。二級輪胎則是中檔輪胎,品牌號召力略低,其主要代表品牌有鄧祿普、凡士通等。三級輪胎,則是最普通的經濟型輪胎,中國輸美輪胎主要就屬于最后一類的三級輪胎,目前其數量占到美國輪胎市場份額的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