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沖擊而出現10年間首次經濟減速、效益滑坡的石油和化工行業帶來轉機。上半年,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整體經濟運行呈現低位企穩回升態勢,生產同比降幅收窄,環比逐月增長;前5個月,全行業實現利潤1566.73億元,降幅比前2個月縮小25.47個百分點;化工行業利潤596.16億元,降幅比前2個月收窄31個百分點。但是,行業經濟仍未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運行的基礎尚不穩定,部分行業開工率不足,石化市場總體需求疲弱,出口形勢嚴峻,經濟運行中還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上半年,全行業實現總產值(現價,下同)2.9萬億元,同比下降10.6%,降幅比1~5月收窄0.6個百分點。農用化學品、部分有機原料、合成材料、輪胎等產品的市場需求一直保持較強增勢;能源的需求穩步回升。行業投資保持增長態勢,但增幅出現回落。1~6月累計,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4135.2億元,同比增長15.5%,回落18.1個百分點。油氣開采行業和煉油行業投資均下降,同比分別下降8.1和4.8%。
今年前5個月,全行業實現利潤降幅逐步縮小,化工行業效益快速下滑勢頭明顯減緩;主營業務收入22352.1億元,同比下降13.03%,降幅比前2個月縮小6.67個百分點。其中,煉油行業扭虧為盈,去年同期虧損568.31億元,今年盈利453.91億元,成為一大亮點。
目前,國內石化市場總體需求疲弱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化工產品價格總體水平仍在下行之中,經濟運行的質量有待提高。具體表現為,經濟效益下降;部分行業開工率不足;全行業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362.67億美元,同比下降36.5%。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行業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值得關注。一是行業投資、名義消費以及產品產量增長較快,但是,出口、實際消費、市場價格以及行業效益并沒有明顯起色,有的甚至還在惡化。這種現象表明當前行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結構性問題,經濟運行的基礎并不堅實。
二是今年上半年銀行貸款大增,市場流動性充裕,但是,廣大石化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依然困難,生產回升緩慢、乏力。這種情況表明,當前國內貨幣增加對行業經濟的推動作用明顯不足和滯后,且效率不高。
三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今年以來,我國石化行業遭遇國外反傾銷案呈上升趨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內、國際兩個因素影響下半年經濟運行趨勢。國際因素有:一是世界市場需求疲軟,直接影響我國石化產品的出口,特別是對外市場依賴性較大的行業,如橡膠制品、無機原料制造、化肥等行業,需要一定的出口平衡國內的生產,以緩解產能相對過剩的矛盾。二是由于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國外部分石化產品大量涌入國內市場,將會導致國內相關行業競爭加劇、效益下滑、生產萎縮。國內因素有:一是宏觀政策,上半年,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減輕企業負擔的財政、稅收等扶持政策措施。截至目前,石化行業已恢復和提高了1150個稅則號的石化產品出口退稅率;大部分化工產品出口退稅率已調整恢復到9%至13%。下半年,政府仍將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宏觀政策以保持穩定和連續性為主,但可能會根據情況在某些方面做些微調。二是國內市場需求,總體來看,上半年國內總需求的擴大,對石化產品有一定的拉動作用;下半年國內市場對石化產品的需求可能會保持一種緩慢增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