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材料和精細化工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蘭州化物所在國際上首次使用離子液體催化劑合成三聚甲醛技術工業化試驗成功,為發展甲醇化工能源新技術奠定基礎,并拓展我國煤化工發展新途徑。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和吉林石化公司成功開發出制備簡單、成本低、易于工業化的新型釩系乙丙橡膠催化劑,打破了國外的長期技術封鎖。由南京第一農藥集團自主研發的吡啶堿工業化生產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煤化工突破了一批工程化技術,為產業化示范提供了技術支撐。
我國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術路線和工業化應用,這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創技術,可替代傳統的石油路線制備乙二醇,其推廣應用后對國家能源和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必將產生重要影響。此外,我國首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煤間接液化工業化示范項目正式出油,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床工業化技術在工藝、設備及催化劑研究試驗方面取得了成果,具備了工業化生產條件。
一批重大化工技術裝備研制成功,有望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今年上半年,我國石化裝備制造業結合重大工程建設和重點行業需要,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石化裝備,實現了部分重大石化裝備的國產化,取得了一批新成果。
胡遷林指出,在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工作薄弱,目前,我國擁有的化工關鍵共性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化工科技成果轉化率還不到30%。目前企業的研發投入僅為銷售收入的3%,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由政府、企業、社會共同投資并以企業為主的格局尚未形成。開發類院所技術創新不夠活躍,科研成果產業化步伐不快。胡遷林認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采取措施集中解決,比如啟動“行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就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對外貿易經受“保護主義”挑戰
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加劇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勢,導致石化領域貿易摩擦頻發、案件數量迅速攀升。來自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石化產品出口遭受的貿易救濟調查涵蓋了“兩反”(反傾銷、反補貼)和“兩保”(保護措施、特保措施)全部四種形式,其中,“兩反”4起,兩保”5起。尤其是4月份,美國對中國乘用車和輕型貨車輪胎啟動特保調查,案件涉及金額巨大,達17億美元,引起了我國政府及產業界的高度關注。
中國是世界第三大貿易體和第二大出口國,國際金融危機的到來,一方面直接從數量上和金額上加劇了我國石化產品遭遇貿易摩擦的嚴峻程度;另一方面,這些摩擦也表現出了許多值得注意的新特點、新趨勢和新動向,給我們的企業和行業對外貿易帶來了新難題。
石化協會信息部有關負責人分析指出,國外貿易保護主義的進一步抬頭嚴重影響了我國石化相關產品的出口,加劇了國內市場的供求矛盾。以上半年涉案國家最多的輪胎產品為例,美國4月份對我國產乘用車和輕型貨車輪胎啟動特別保障措施調查,6月份作出肯定性損害裁決,并建議征收最高達55%的懲罰性關稅。據統計,今年1~5月,我國出口到美國的小客車輪胎占我國小客車輪胎出口量的39.23%、出口額的44.13%,出口到美國的客貨車輪胎占我國客貨車輪胎出口量的27.49%、出口額的18.59%。特保措施一旦實施,我國出口到美國的小客車輪胎每條將增加15美元左右,客貨車輪胎每條將增加30美元左右,必將對我國輪胎出口造成重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