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價境外進口甲醇壓制已久的國產甲醇制造商、貿易商,正在喘出有史以來最暢快的一口氣。
“商務部決定自6月24日起,對原產于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的進口甲醇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當天所有的國產甲醇制造商都在歡呼雀躍。”河南許昌一家甲醇汽油助劑生產企業也因此向下游多家甲醇汽油貿易商發出賀電以視同慶。
商務部正在密集展開的反傾銷調查最終將以何種面目終裁,沙特等4國低價甲醇會否被課以重稅,或將確立的反傾銷稅額又將是多少……所有這些問題,都將直接關系到中國甲醇生產商在國內的運銷成本與產品競爭力。
甲醇被攙兌到汽油中生成甲醇汽油僅是甲醇的利用方向之一。華魯恒升證券事務代表高先生介紹說,在該公司,甲醇就主要被用于制造醋酸、醋酐、甲醛、三甲胺等其他衍生產品的生產,而甲醇的另一個重要用途是,通過金屬硅鋁催化后其他方式,生成二甲醚,后者也是國際上流行的替代能源產品之一。
但在中國,關于甲醇的使用方向尤其是如何成為大宗替代能源的問題,卻一直在政策的左右搖擺中老生常談。在北美和西歐,甲醇摻燒汽油早在上個世紀就合法化。
中國目前高達2000萬噸的設計甲醇年產能正是在2007年~2008年替代能源概念盛行、國際油價飆漲至147美元時形成的。但時運不濟,眼下僅為60美元的國際原油價格,再次阻礙了中國全面推廣甲醇汽油的步履。
本次商務部發起的反傾銷案,背后的意圖不難察覺:在中國對甲醇作為替代能源的需求沒有正式形成前,必須保護國內由于開工率及負荷率不足,而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中國甲醇產業不會因境外貨源的沖擊而垮掉。“商務部作為政策推手,或許短期內不能改變甲醇企業的盈利狀況,但最起碼讓國內甲醇企業看到了一絲希望——從心理層面來說,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天相投資顧問能源與基礎設施組分析師稱。
據了解,陜西、甘肅兩省很可能在下半年正式宣布在各自轄區內全面推行甲醇汽油銷售。此前,山西是全國最大的省級試點,而四川省通過出臺M15地方標準(即攙兌比例為15%,下同),已經讓甲醇汽油在該省具有普適意義。
但在易貿資訊甲醇研究員殷晨潔看來,國家層面的標準一日不出,甲醇汽油產業在國內的苦日子就難以到頭。“商務部反傾銷立案不久,國家雖已出臺M85標準,執行期為2009年12月底,但事實上,摻兌比例超過70%以上的甲醇汽油,一般都不能直接用作汽車燃料,需對相關設備進行改造。”殷晨潔稱,M85標準等同是在搞試驗田,即誰愿意使用甲醇汽油就自己先改裝車輛,而這筆改裝費由誰來出、改裝后的甲醇汽油油源能否保障、甲醇汽油如果不比常規汽油便宜,別人為什么要花費財力、物力去改裝車輛……這一系列問題,顯然都不是一兩個簡單的摻兌標準所能解決。
“不管未來確定的反傾銷稅率是60%還是30%,商務部舉措都只能解決貿易爭端,而對國內甲醇產業發展導向、以及甲醇會否正式全面推廣的替代戰略等工作進程不會構成影響。”商務部研究院公平貿易所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員說。
“國際油價盤桓在60美元的事實,已經讓中國甲醇產業矛盾的焦點不再是如何保障能源安全,而是如何安全、穩步推進甲醇汽油試點實驗。”殷晨潔稱,官方的謹慎做法讓中國甲醇產業產能在前、需求在后的時空倒置矛盾迅速放大,如今已到了決定甲醇汽油未來能否得到大力發展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