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企業最近的日子真是難過。去年上半年還曾風光無限的二甲醚廠商們如今已紛紛陷入困境,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二甲醚企業都處在虧損邊緣。
“受金融危機影響,所有二甲醚生產廠都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國內37家主要生產廠僅有26家還在運營,產業整體開工率僅為13%。”新奧集團新能化工集團市場部主任周濤曾經在一次市場峰會上道出了目前二甲醚產業面臨的嚴峻形勢。
除了開工率降低外,二甲醚價格也下跌嚴重,出廠價從2008年最高時的6800元/噸下降到目前的大約3000元/噸。
二甲醚是如何熱上去的
事實上,到2008年上半年,二甲醚還是一個炙手可熱的產業。
近年來,二甲醚方便、清潔、動力性能好、污染少、易貯存等特點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其作為替代能源被應用于車用、燃料用、醫用、拋射劑用等領域。2006年6月,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在京召開了二甲醚產業發展座談會,指出二甲醚是適合于我國能源結構的替代燃料。之后,二甲醚產業在我國進入發展快車道。
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全國二甲醚總產能不到3萬噸/年,2006年末升至79萬噸/年。進入2007年,各地二甲醚投資項目層出不窮,國內企業上馬了大量中小型裝置,且多以5萬~10萬噸裝置為主,導致國內二甲醚年產能迅速攀升至2007年底的220萬噸/年,二甲醚工業化規模初現。
2007年,國家發改委頒布《我國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潔汽車發展專題報告(征求意見稿)》后,國內二甲醚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2008年10月,我國二甲醚產能已達491萬噸/年。到國際金融危機演化為全球性危機時,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二甲醚生產國。
最近幾年,國內企業投資二甲醚產業的熱情空前地高。僅僅在2008年,不少以煤基甲醇為原料的大規模二甲醚項目上馬。2008年4月,湖北三寧化工與山西晉煤集團敲定投資58億元建設年產100萬噸二甲醚項目;2008年6月,河北凱躍集團100萬噸二甲醚項目試運行;之后,香港亞洲新能源公司宣布投巨資協同內地企業在河南孟津建設年產100萬噸二甲醚項目。除此之外,中石化、中煤集團等4家企業也合資成立中天合創公司籌建年產300萬噸二甲醚的大型生產裝置;新奧集團則在張家港市開建年產百萬噸的二甲醚項目;上海華誼集團、蘭花科創、天茂集團、瀘天化等公司也都在直接或間接地運作二甲醚項目。投資二甲醚項目的企業,由早先的煤化工企業一枝獨秀變為燃氣、煤化巨頭雙雄爭霸,更從原來的單一內資企業唱獨角戲變為外企、合資企業、民企、國企的大合唱。
在企業投資熱情高漲的同時,二甲醚價格也水漲船高,2008年,二甲醚市場價格由2000年的3200元/噸上升到最高時的6800元/噸。
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0年,我國計劃投產的二甲醚項目有14個,合計產能為395萬噸/年,預計2010年我國二甲醚總產能將達到850萬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