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代油產業產品將有效替代石油消費
2009-9-24 來源:新華社
關鍵詞:煤代油 石油產量 煤制油
由煤炭信息研究院和奧地利國際咨詢中心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參考情形下,到2015年和2020年,包括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烴和煤制油在內的我國煤代油產業產品將分別替代3779萬噸和8352萬噸的原油消費,占同期國內石油生產量的15.96%和29.35%。
而在低增長情形和高增長情形下,到2020年,我國煤代油產業可以替代4656萬噸和1.3675億噸原油,占同期國內石油產量的18.81%和40.49%。屆時,煤代油產業將對我國石油消費形成有效的替代,發展煤代油產業成為我國的必然戰略選擇。
煤代油是指通過發展清潔煤技術實現對石油的有效替代,煤制甲醇可與汽油按一定比例摻燒,煤制二甲醚可與液化石油氣(LPG)和柴油摻燒,煤制烯烴替代石油裂解制得的低碳烯烴,煤制油則直接生產柴油、汽油、石腦油等油品和石油化工產品。
煤炭信息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院李宏軍博士在2009煤代油技術及政策國際研討會上說,在參考情形下,到2020年,我國煤代油產業每年將消耗大約3億噸煤炭,排放3.5億噸二氧化碳,從而為發展碳捕獲和封存提供巨大需求。
該項研究還認為,新疆是未來煤代油項目機會地域;到2015年國內甲醇產能大量過剩,國家不宜支持新上甲醇作為最終產品的項目;國家應鼓勵發展二甲醚,大力發展煤制烯烴,慎重發展煤制油。
以現在煤炭價格400-600元/噸計,煤制油的盈利平衡點約為55-67美元/桶。根據9月1日最新的成品油價格測算,間接液化煤制油產品的就近銷售時,盈利空間約為10.8%,直接液化煤制油產品的就近銷售時盈利空間約為13.8%。
經過包括能耗﹑技術﹑經濟性﹑環境四個指標的綜合測算,直接液化煤制油路線得分也最高,其次是煤制甲醇路線,再次是間接煤液化制油路線,最后是煤制二甲醚路線。
研究表明,煤代油項目受資源因素的影響最大,其次是政策因素和環境因素,技術因素和經濟因素影響較小。
這項名為煤代油最佳技術方案及政策框架可行性研究的項目于2008年底正式啟動,屬于中國-歐盟能源環境項目下能源效率研究領域的重點項目。該研究項目將在最近形成最終報告,并提交給中國-歐盟能源環境項目組。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莉莉)